像深蹲这样的大型复合动作,总是会引起小伙伴们对极限重量的挑战和尝试。不过,玩铁的都知道,训练不是比拼重量,而是把肌肉控制好。 控制肌肉,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死里蹲就是对肌肉最大的控制吗?先留个疑惑,我们慢慢分析如何找到最适合的深蹲深度。
如何找到深蹲的最低点? 1. 身体保持紧绷 肌肉收缩越紧密,在蹲下时能激活的肌肉就越多,姿势越不会出错。研究指出,与全蹲相比,适当的平行蹲需要更高的肌肉紧绷度、肌肉激活、精神集中和神经恢复。 2. 调节阻力和代偿加速度的结合 调节阻力(通过使用弹力带和铁链)是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以加强恰当的深蹲深度。由于深蹲最高点的张力/负荷增加,这个方法可以激活深蹲的神经系统,从而增强了灵活性、紧绷性和脊柱的稳定性。
当在下蹲时,目标应该是保持这种高度,以充分募集更多肌肉并且发挥训练潜力。这样,身体就可能停在平行蹲的位置。超过这个深度会削弱最高点增强的肌肉收缩和神经的恢复。 此外,通过采用代偿加速度和调节阻力,你可获得关于其功率输出和力产生的反馈。在全蹲中,加上弹力带或者铁链,中间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死点。
在适当深度的深蹲过程中,你可以运用到非常强大的机械力、杠杆臂和关节角度,使他能够通过由弹力带和链条提供的增加的张力进行训练。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使用适应阻力时碰到了死点,就需要检查自己所蹲的深度。 3. 通过离心等距训练的使用 实际上,每个人蹲的深蹲都不一样,所以,如何保持适当的稳定性、姿势、脊柱稳定性和身体力学成为更重要的内容。
通常在最低点能兼顾这些,是通过使用离心等距的方式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小伙伴先需要用一个缓慢的离心速度,然后在最低点停顿几秒钟。小伙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感受到自己的大腿肌肉,并通过身体的本体感受机制调节到感觉反馈。 这个信息随后就可以被用来定位深蹲的最低点,不可避免地,通过反复测试,多人做样本会发现,大多数小伙伴都会做到平行蹲往下一点。
4. 使用动作的中间点停顿 中间点停一下,可以让检查到并重新调整肌肉的紧张程度和恢复力。 在移动过程中暂停,特别是是离心阶段,有助于消除向下过多的动量,而这种动量通常会导致在下降过程中蹲得过分低。
5. 闭上眼睛 在重复动作过程中,闭上眼睛可以增加对肌肉纤维本体的感觉反馈,给自己提供更大的感官信息,可以用来改善你的姿势和检测最低点的位置。 如果可以消除视觉干扰,使用之前的所有方法并加以坚持,那么就可以感受到运动的方式,而不是看着它如何完成。注意:开始训练部建议太大重量,或者有训练小伙伴在旁边保护,这个方法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新颖,开始会不习惯! 深蹲就是深蹲!
深蹲有多种练法,包括:低杆深蹲、高杆深蹲、颈前深蹲、高脚杯深蹲、壶铃深蹲、安全杆深蹲、泽奇深蹲等。
这些变式在力学、深度和肌肉刺激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加强方式,这些方式往往会稍微改变力学特性,但是技术上的差异比你想象的要小得多,也要微妙得多。 尽管颈前深蹲代表稍微身体直立的深蹲,就像低杆深蹲代表稍微身体前倾的深蹲一样,不同之处并没有那么极端。两种练法的相似性远大于不同之处。无论练法如何,目标都应该是相同的,将髋部向后放,挤压臀部,挺胸,全程保持挺直。
一般来说,深蹲的变化幅度差距约为80-90%,否则,建议是忽略运动规划和基本运动模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1. 低杠深蹲 注意胸肌挺起,髋部如何向后推动,不要过度前倾,这是由髋关节力学和T型脊柱伸展相结合产生的。
2. 高杆深蹲 适当的高杆深蹲和低杆深蹲非常相似,关键是髋部往后推,需要正确的脚掌和髋关节定位。
3. 颈前深蹲 颈前深蹲最常见的错误是髋关节力学不足,导致膝关节过度前移。臀部和膝盖的力学原理与其他深蹲练法非常相似,因为臀部完全向后弯曲,同时保持胸部挺直。 更直立的躯干位置只是重量分布和加载位置的副产品,而不是有意保持直立。这些力学,连同一根稳定的脊柱,消除了底部姿势错误,最终形成了一个平行的下蹲。
相信认真对待深蹲练习的小伙伴开始明白,深蹲并不是往死里蹲,而是有技巧地蹲。重新掌握,并找到更适合的深蹲,只会让自己越变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