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苦的是什么?
世界上最苦的是什么呢?看到这个题目,不由得沉默了,是黄莲?是苦瓜吗?尽管有好事者列举过世上十大极苦物质。
转而一想,苦不就是人的舌头感觉吗?如此说来,莫说十种,就是一百种极苦物质,我也能大嚼其味呢。我爱吃苦荞,能吃苦苣菜,更爱苦瓜。
舌尖最易捕获的就是甜,舌根却偏爱苦,舌尖两侧对咸敏感,舌体两侧对酸青睐,舌中心呢?剩余了鲜的领地。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而《彭祖摄生养性论》又中强调:“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
说明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过量则会打乱人体平衡,对脏器造成损伤。
这些个,都是表象的。如果说舌头是探视世界的工具,那么事实上,最苦的当属人心了,人心是探视世界最大的工具。为什么呢?它最能体味人世间的人情冷暖、爱恨情仇了。
舌头对全身来说,不过是个味觉先锋罢了,我们都曾经过口唇期,口唇期的小孩儿表现就是什么都会往嘴里送。但是,成人的我们都有个经验,当你忧心忡忡时候,再丰盛的美食,到你嘴里竟然成了“味同嚼蜡”。
那么,什么是苦?
佛家的观点是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五阴即指色、受、想、行、识。人是由物质和精神聚集的和合体;所谓物质,在佛法里叫做‘色’;所谓精神,在佛法里是指受、想、行、识而言。
简言之,佛家认为,人之“生”,“苦”之初,一切都是因为活着,活着就是为了受苦。
如果真是这么悲哀,想来大家早已大多噘起嘴了。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则认为:人生就像钟摆,一头是痛苦,一头是无聊。生活贫困的人,为生老病死而痛苦不堪,衣食无忧之人则浸淫在百无聊赖的泥淖。
而我们的一生呢,就机械地摆来荡去。麻木又无奈,不清醒的人属于麻木,清醒了的又无可奈何。
我们不能有任何理由讨厌尖刻而深邃的叔本华,相反,我们且去认同他的洞彻和睿智。
感谢叔本华。
剩下的,就是怎样去对待了。
人生到底有多么苦?
一次朋友聚会,调侃极苦境界,有人说寡妇苦,有人说鳏夫苦,有人又说孤儿苦,还有振振有词留守妇女苦的。
这时,饭店的老大爷笑盈盈端上饺子来,皮薄馅大,大家转而夸大爷是幸福的人。大爷讲了自己的故事:
别看我这饭店生意好,其实我心里最苦。七十多岁了,还得起早搭黑努力干。有人问了,大爷不有退休工资吗?
嗨!退休工资嘛,连根毛都不算呢!
老伴是肾炎晚期,在医院一天就得好多钱。闺女伺候着。
有人又问了:那怎么不叫儿子干呢?您也好轻省点儿?
快别说了,儿子也是肾炎。哪周不得上医院透析?!哪周都得好几千呀。他,啥都不能干……
看着大爷微驼的背,满头银发,大家再也不吭声了。
电影《127小时》的原型,来自于美国著名登山家阿伦·罗斯顿,这是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故事。2010年11月5日,被美国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搬上银幕。
阿伦·罗斯顿成功攀登过58座高峰。2003年4月25日,他单独前往美国犹他州蓝约翰峡谷,健步走三小时后,开始了新一轮挑战——顺着宽约一米的峡谷向上攀爬。
当他上升到高度差不多20米时,一块看似坚固的岩石,突然松动了!阿伦整个人都往下坠落,但是没有彻底掉到地上。
而是整个右手和前臂都卡在了岩壁和这块巨石之间!
他动弹不得,只能大声呼救,他等待救援,但是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
绝望中,只能依赖两个墨西哥玉米煎饼,一些口香糖还有所剩无多的水了。懊恼、悔恨、惧怕、寒冷、剧痛、衰弱,人世间的一切痛苦都拢上心头。
他想过去的事儿,想自己的无助,想他的朋友、亲人,想自己过往的得与失,苦与乐,愚蠢与无知。
4天过去了。
要想生存只能自救!在生命力强烈而温情的呼唤下,他冷静地做出了平生最艰难的抉择,凭着顽强的意志,忍着剧痛,用身上的袖珍小刀截断右手!之后6个小时,获得直升机的救援,幸运地活了下来。
我们怎样面对痛苦的人生呢?
我曾经写过一篇《与困难肌肤相亲》。
对每一个人来说,终其一生痛苦与我们的生命如影随形,我们祖祖辈辈却往往用着错误的方式对待它。我们追求快乐,却无视痛苦、迁就痛苦、忍受痛苦、敌对痛苦,终极目标就是逃避痛苦!
而苦的初衷呢?它却是真的想和任何一个人成为朋友呢。
痛苦是什么?是铭心刻骨的经历,是极其宝贵的经验,更是豪迈恬淡的勇气,也是从容不迫的定力。
澳洲2013年最佳纪录片《重新设计我的大脑》是部很好的片子。经过科学的思考训练和身体体验,从未经历冒险的托德能够轻松做到徒手攀岩、蒙眼走钢丝、开密码箱三项技能。
具体的做法是什么?就是体验。
怎么样去体验?就是和痛苦肌肤相亲。
“你要懂得痛苦的样子,你要亲近困难的本质”,这是托德的教练平实又哲理的告诫。
当你惧怕岩石的时候,岩石也就疏远了你。当你接近岩石的时候,你体验它的温度,触摸它的肌理,它也就愿意接近你。从而袒露它的机密,哪里能攀,哪里能登,哪里有个缝隙,哪里又适合落脚。
决定我们行动的结果,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
这就是认知的力量。当一个人站到足够的高度,世界上最苦的是什么?它已经不见得存在了,而是成了你的朋友,成了你最宝贵的体验。
痛苦,欢乐,都不复存在,只有平静与愉悦。
作者阿尚青子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