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我只想跟随别人------毛毛虫效应
(注:斜体加粗带小括号的为笔者的读书心得,其他为书中原文)
1. 何为“毛毛虫效应”
所谓“毛毛虫效应”,就是指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的反应,并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
1)表现形式:
A. 埋头拉车式
如企业中的一些人认为"上班,干活挣钱,养家糊口,"自己只要埋头拉好车就行了,抬头看路是当头的事。企业正常发展时,这些是好工人,企业出现危机时,这些人往往措手不及,不知所措。
有的企业领导者很强势,德高望重,决策果断,在企业中形成了一大批坚定的"跟随者",相信他们的头一贯正确,"领导的话就是真理",理解的执行,不理解时是自己的脑子笨,也要执行。
有一部分人非常迷信书本的理论,非常崇拜企业的名人,认为效仿成功的名人是自己职场取得成功的标志,书本的理论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乃"圣经",言必讲德鲁克,行必学GE,忘了中国的国情,远离了自己这个年代和企业的实际,到头来只是建造了一个"空中楼阁"。
有的人表现在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从而固执己见。遇到问题时,常常讲"我过去就是这样做的,没错",顽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用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就像"守株待兔"一样,根据经验相信会有许多兔子撞死在这棵大树下。
有的人比较胆小怕事,愿意随大流,即使认识了此事不对,也不愿意讲出来。美其名曰:"天塌砸大家,又不是我一个,让他们去说吧,我随着"。
以上五种表现,部分展现了职场中的"毛毛虫效应"的流行的根源。从股市上"买涨不买落,经常被套牢"的股民思想上,可看出"毛毛虫效应"在中国人的市场是非常大的。
2)生活启示:
可以说,人类难逃这种效应的影响。比如说,在进行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轻车熟路"的问题,会下意识地重复一些现成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方式,因此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惯性,也就是不由自主地依靠既有的经验,按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不愿意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固有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相对的成熟性和稳定性,有积极的一面。是因为袭用前人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人们进行类比思维,可以缩短和简化解决的过程,更加顺利和便捷地解决某些问题;
但与此同时,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容易使人们盲目运用特定经验和习惯的方法,对待一些貌似而神异的问题,结果浪费时间与精力,妨碍问题的解决。而且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思考问题,不仅容易使人厌倦,更容易麻痹人的创造能力,影响潜能的发挥。
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对于任何问题的解决不能禁锢于以往的僵化模式,而要不断地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惟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创造,摆脱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定势,不再因循前人的足迹,而是另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蹊径,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避免措施
A. 了解自己。
这一点说明的是,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充分的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才是对固有经验和思维分析的前提。
B. 分析思维模式。
要想借鉴已有经验,或是准备按照特定思维行事之前,一定要知道,这种方法,这种经验是在哪一种情况下所得到的。如果情况发生改变,那么应该加上环境变量再考虑特定思维。
C.创新精神。
创新这个词已经被人说了很多遍,其实创新就是在特有经验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随着市场因素的不断变换,而改变自己思维方法。这其实就是创新,其实我们发现,创新和守旧就只差很小的一步,其实这一步就是市场变化,或是环境变化,如果发现情况不一样了,而还是在用以前的方法,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了,毛毛虫效应已经开始慢慢走来。
4)注意事项
A. 目标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
B. 要善于观察、发现异常,提高"嗅觉"的灵敏度。
C. 学会创新,培养你的魄力、胆识和毅力。
D. 懒惰是魔鬼,只有勤劳才是成功的朋友。
E. 学会抗干扰、学会坚持,大部分的失败都是这两点做的不够所导致的。
2. 个体倘若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勤于思考,勇于改变和创新,就会使自己丧失前进的力量,在长期的从众中丧失自我,进而被时代抛弃,甚至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3.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要努力反省自我,以摆脱惯性思维的影响。惯性思维回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式,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会使个体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但是,倘若情境发生变化,惯性思维就会妨碍个体采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成为一种消极思维,束缚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为此,个体若想避免自己陷于惯性思维的影响,就要在平时遇到问题时多加思考,而不是习惯性地全盘接受。
其次,要学会跨界思维。所谓跨界思维,就是能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及时进行思维模式地转变,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融会贯通地解决问题,建立多元化思考的习惯,为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一味地埋头苦干,要学者停下来思考、反思,从而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