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交代一下,我之前是没读过老子的,几乎一章都没有完整读过。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出于一个完整受西式教育的理工男来说,早已全盘否定掉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一度在想是不是我们否定的还不够彻底,残留的毒害还很深(东岳老师讲的象形文字导致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更进一步佐证了我的感觉)
经过东岳先生引领,我真是醍醐灌顶,对迷雾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有了想要睁大眼睛看清楚的冲动了。还原一下先生的考究,一日之内竟然发现原来老子先生是一个如此可爱的人。
一个出生就带残疾的自闭症孩子,每天仰望星空,思考天地宇宙。最后写下对宇宙演化规律的推断(无证据的观点)和对理想社会形态的描绘,又未能给出实现理想的途径(倒退的路似乎变成某种规谏而不是真正的行动指南)
最后终于让道德经变成了道德规范。
而最令我振聋发聩的是,东岳先生指出后来的统治阶层或其他别有用心的人,拿着老子的理论各种曲解,各种黄老之术、道教从此衍生出来。也终于了解了数学的必要性了,因为不会是一人一个解释,并且无法区分对错(像孩子远看一幅画,怎么看怎么是,真是天生的艺术品)
也终于知道老子在大部分后世中国人眼里的定位了:一名段子手。给大家提供了丰富改编新段子的素材,欢迎各位放心大胆取用,但文末务必要写上“版权属老子所有,盗用必究”,这样后世文化再也超不过老子二字,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徒子徒孙。
这么说,恐怕是辜负了老子先生几代人的心血,也轻贱了我的国两千五百年的辉煌文化,我先自罚三杯。
但老子先生建立的宏大的“退回原始/弱化演进”的思维框架倒是一点也没浪费,两千多年根植到我们的文化基因里,强大的一直遗传,“一代不如一代”(默认的某种不变的文化属性)。
听着东岳先生的讲述,想着两千六百年前老子先生用一只眼睛在坚硬的竹板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是刻)出洋洋洒洒的五千字,陡生出好多疑问:
东岳先生讲的好——“道,是找到什么在驱动我们;术,是我们能驱动什么”,现代人理解世界(道)的目的,还是为了改造世界(术),那老子的出发点会有根本不同吗?
老子先生的《道德经》是在研究规律,还是提供解决方案呢?
又是什么痛点,导致了老子的这些思考和研究呢?
在思考这些问题中,又有了不少感受、疑问和推测,整理几条如下:
1、感受:老子其实是个可爱的老头
开篇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多少年来各种猜测的解释,终于被先生一句点破:原来是论文之前的名词解释,大概如下:
道,不是周道那个道,我说的是什么,先不解释,你们看完全文大概会猜到。
名,也不是你们想的那个名,我说的是什么,先不解释,你们看完全文大概也会猜到。
终于,《道德经》从玄学鼻祖的神坛走下来了。东岳先生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部观点朴素、错别字横飞、后人反复猜测篡改二次编辑的今天终于看不懂只能供在案台的这本《道德经》。
让人看不懂,想来一定不是老子先生著书的目的。回到当初,以老子之眼,看老子之天下时空,好多疑窦消失大半。也因此能看到老子先生放眼宇宙的深邃,和心注民生的情怀,是以给我们还原了一个“可爱的老子”。
2、老子的贡献:是人生斗争格言?还是斗争的规律呢?
老庄哲学,在大部分中国人眼里,可能是贡献了一大堆人生格言吧,诸如,
“上善若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水利万物而不争”
每一句书法成字画贴在墙上,都够我们品位半生。作为中国人的人生指导和处世哲学,虽然碎片化,但已然在潜移默化的修炼“示弱保守”“天人和谐”的老子气质。不知道这是不是老子当初的本意呢?
但在近代,中国人似乎逐步丢掉了这种“不争”的气质,把“争”用到极致,看看国内互联网企业的竞争状态就能看出来了(说是经过中国市场锤炼还活着的团队,基本在全球范围没有对手了),这到底是掌握了“争”的艺术,还是背离了争的规律,离“道”的方向而越来越远了呢?
不争是为了“大争”的“术”呢,还是不争就是道,就是目标本身呢?
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又似乎是自然发展的规律,用主观克制“争”,似乎又有违天道?
放眼全球,我们的“和平相处”“低调示弱”的不争策略,又似乎给我们赢得了很多,那面对未来引领全球发展的前路,“不争”会不会从另一个维度帮助我们建立新的文明秩序和底蕴呢?
那么眼下,我们到底是争,还是不争呢?
3、老子是不是找到了某种客观规律,并设计出了一套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呢?
“无为”到底是希望从思想影响人类行为,从而退回原始态的策略呢?
还是一种在某个维度或领域的方法论,比如政治或管理上离“道”最近的主观参与改造客观的方法论?
为什么汉、唐、康乾,在国策上采用“无为而治”实现大治?
为什么在互联网领域,党国的“无为”策略,留下一片野地,竟然长成了前所未有的“大树”?
带着这些问题,试着做了一番推演,以下推演只是假设,未做任何证明,仅用作思想上探索,
以下是推演:
想到《人类简史》重现的智人进化之路,语言文字让人们可以把故事传递到更远更大范围,于是组织穿透血缘、乡亲,形成部落、形成国。人类越来越受益于组织(实质是协作)带来的力量,于是组织力在不断强化,谁的组织能力更强谁就可以获得更大生存优势,于是乎国家管理就逐步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种管理因为不断获益,从而会进一步强化,形成惯性,在潜意识里出现了“管理是第一生产力”的行为指导,国家层面就是“政治是第一生产力”。
这种组织与管理的惯性也许导致了两个严重问题:
(1)助长了管理者的狂妄和欲望,“天地六合莫不来归”、“小小寰宇”、“跑步走向共产主义”
(2)管理上的“过度治疗”
出现的问题是国欲大于人欲,国强民弱,等级梯度的组织,上强下弱。这也许才是老子最反对的,所以才有“我无为而民自化”、“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的建议。
原因一方面看到了这种组织力带来的巨大负面损害——长年战争,人民困苦,另一方面看到这个演动趋势可能是反规律的,“坚强者死之途,柔弱者生之途”,“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这么看来,“无为而无不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是给管理者开出的一剂明确的管理改革方案:弱化管理力。
后面就顺其自然大量阐述了具体实施细则:如,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关于军事)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关于竞争)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关于用人)
……
思绪继续穿越,
想到了善友教授讲的牛顿管理思想向量子力学/达尔文管理思想进化,个体连接能力日益发达,让“去中心化”管理越来越成为可能,AI、区块链的技术让机器进一步参与到社会劳动中来,个体力上升,组织力弱化,似乎已经在按这个方向在演进。
结论:老子所言“弱者道之用”是指导国家管理阶层弱化行政管理力,让民生自然发展的行动指南。
以上是我的大胆猜想。
小结
道是驱动我们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底层规律,我们弃掉我们自以为是的“智”、“欲”、乐观、积极等一切主观情绪,也许才能离真相更近一点。
跟随东岳先生拨开两千年覆盖上去的重重迷雾,能够还原本来,站在宇宙大尺度上,观望未来审视过去凝视现在,去掉一切主观的枷锁(崇拜权威、恐惧、盲目乐观),寻找真相,这种孤身求索的精神,是最打动我也是给我最多启迪的地方。
能与先生在同一时空思绪,幸哉!
(王志强 9期21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