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17岁男生因在车内被母亲批评,打开车门从上海卢浦大桥一跃而下,最终伤重不治。其母因为没拉去儿子极度后悔,事后说:早知道他真的想死,我一定不会那样说他。可是,如果他这次没死,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很多父母还是照旧……
去年,初二少女被亲生父亲多次性侵,母亲张某不仅不阻止,还充当起帮凶。当孩子逃到派出所后,又被父母亲接回家,父亲暴打女儿后继续性侵。最终,崇明法院依法判处其父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其母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这两个真实案例为何会放在一起?因为二者有一个共性:处于弱势的儿童常常受到来自亲生父母的暴力,而且难以反抗。
很多人跳出来说,怎么可能,第二个是父母施暴没错,第一个母亲肯定是为孩子好才可能说了一些重话而已。
我们都没在现场,不知道其母说的是“老娘没生过你这样一个畜生”“猪脑子都比你好使”之类侮辱性的话,还是根本不愿听孩子讲什么,只强迫孩子听自己的,听老师的,不听的话就会怎样怎样的恐吓性的话……无论她说了什么,一定都是孩子承受不了的话,通过语言实施精神暴力。
很多人以为对于儿童,只有性侵才是暴力,平时打一打骂一骂都是很正常的。
错!大错特错!
换成成人世界,你的上司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作为下属你敢去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吗?正常人都知道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那么,为什么孩子说错了做错了,你就敢去打一顿或骂一顿呢?不过是因为孩子处于弱势地位,而父母处于强势地位。
针对儿童的暴力,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指在有相关责任、义务和能力的条件下,对儿童进行各种形式的躯体和精神的折磨、性虐待、忽视、放任、商业或其他剥削,并导致儿童的健康、发展以及尊严受到实际或潜在的伤害。”
据此定义,以下四类是针对儿童的暴力主要形式:
其中,精神暴力包括任何故意伤害儿童心理、精神、或心灵发展的语言行为或态度。例如诋毁、嘲讽,威胁和恐吓,孤立、歧视、排斥以及其他类型的非躯体的敌视等。
疏忽照顾,是指成年人在有资源和能力的情况下,不满足儿童在健康教育、心理发展底护、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
作为弱势群体的儿童,始终处于一种动荡的境地,被无数认识的人、信任的人伤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