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天涯芳草之路”,奔向“不远的远方”
———华君艺术之远程书简(2017第23号)
K君如晤:
许久没有通信的原故你是知道的,我只有在“潜水”中才可以进行富氧呼吸。
夏秋之交的野山之旅,给你和我,以及一众华君艺术的爱好者留下的难忘经历。似乎是令我转瞬间接受了远古的召唤……。
我当时写下的文字可以引证:
【沿着“天涯芳草之路”,
奔向“不远的远方”……,
深入“触手可及的原生村落“”,
体验“不老的古老”。
观望:“云下黑山”之流云飘荡。
欣赏:“天外净土”之溪水淙淙。
聆听:“雅莲”之芳踪故事。
筑梦:“雅居山庄”之十五月圆时。】
如此富有创造性的灵感,其实来源于一位作家朋友对这片原始村庄的真挚情怀,却又深深地感染了我,作为艺术工作者,大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包括社会生态系统),才是促使创造思维发酵的温床,从此之后数月之间在与文友交流中留下的笔墨痕迹,足以证明《华君艺术》:“野性未泯”。靠的就是拥抱朴拙生活的本源。
这些即兴的作品出之于性情之手,当然不是所谓“动笔为魂”,然而我清楚的记得当时似乎有些轻飘飘“忘我”的状态体验,事后大家都在叫好,包括K君你也在内吧。
虽然我知道他们中的单纯“粉丝”类朋友对这类作品未必喜欢(不那么漂亮),也许出于礼议都在合伙捧场(我并不质疑他们有真心),即使如此我也照单分享“众筹”的兴高采烈!
成熟的艺术家,绝对不会在即兴发挥的作品中,仅仅满足于当下的“率真”与“笔墨酣畅淋漓”,因为只有加以“理性收拾”的程序,方才可以进一步丰富以达到“尽致”。如此这般一来,也许作品就将失去那些让观者心动的“天真烂漫和野性激情”的魅力。
你一定会问我,我要怎么办?。说真话,“转瞬即逝”之间,我根本就无法自拔出来用脑袋去判断这个我刚刚创造的“生命体”是否达到完美(一般都不可能)?但是我一定会不由自主的用直觉来感知“它的肌肤”是否“完整无缺”(仅仅是瞬间判断而已,没有对或错的结论),我常常会若有神助地“横涂纵抹”一番,让“它们”看起来“完整了”。一旦有了完整感觉,就能构成我的“表达”。
这种创造性劳作是一次次激情的澎湃,一次次欢乐的盛宴。虽然是短暂的,仍然会大大影响我的正式创作,这些心灵体验不期而至地提醒我要永远保持贴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本真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不失野性生动又完整的,独具魅力的作品”。自然不论是“大作”还是“小作”。
你是一位热情的欣赏者,业余的批评家,专业的收藏家,画家需要有你这样的朋友,即可接受你的欢欣鼓舞,又能得到你真心批评意见。不过,我是一个例外,你知道,我一直奇怪我有这样子的理念:
我只接受对我作品不同程度的“真心赞美”,而不欢迎“指出修改意见”。
因为:我坚决尊循“扬长”即可“避短”的真理!
让你看看我的“即兴小作”,
赞美那些让你动心的感念吧!
——————————————————————————
感受黑山村落的原始气息
华君艺术“野性未泯”,纵横无碍左右逢源,彷佛“信手涂鸦”抑或是“天真自然”。
画书与书画都是动词同源吧?
似乎直接影响着创作风格和样式,是可睹,似不可睹,睹之再三而后……值得再睹。
这便是不久前我在家乡一段文化的故事和心路历程,在最具原始魅力的山谷中:离峨眉山不远的瓦屋山下,高廟古镇傍蜿延曲折石河子流域坡地上的黑山村落……再见了,黑山村的山山水水和流云溪水,还有“黑山雅居”的民宿客栈里暧洋洋的睡床……。再见,一定再去见“您”。
我依然会沿着“天涯芳草之路”,奔向“不远的远方”……,
再一次深入“触手可及的原生村落“”,体验“不老的古老”。去观望:“云下黑山”之流云飘荡。
尽情欣赏:“天外净土”之溪水淙淙。聆听:“雅莲”之芳踪故事的精彩细节。
筑梦就在“雅居山庄”,当窗外月明星稀时分。
相信你会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