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第一节课,我走进教室什么也没说,鬼使神差的走到讲台的最右边,然后端正的在黑板右边写了个大大的“静”字。下面的孩子似乎认得这个字,静待老师要做什么。
我转身问:“认得这个字的孩子请举手。”不到三分之一的孩子举起了小手。我随机抽了个孩子,结果念出来是错的,再请了一个,还是没认正确。还好,第三个孩子终于认对了。我转身小心翼翼的给“静”写上了音节,让孩子们拼读了两遍。我问:“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在这儿写个“静”字呢?”这次举手的孩子很多,看来孩子们挺聪明,悟性很高嘛。“因为我们太吵了,老师希望我们静一静。”被请到的孩子说到了我的心坎里,的确,我是这么想的。“太棒了,跟老师的想法完全一样。那好,这节课就让静字陪着我们学习好吗?”……
课中,偶尔又感觉教室有点吵起来了,我再次用教鞭指了指“静”字,问:“还认识这个字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认识。”我摇了摇头,否定了孩子们的答案:“不,你们并不认识。因为真正认识这个字的孩子不会让我们的教室这么吵闹。”说完,我又继续讲课……
下课了,值日生奔过来:“老师,下一节是什么课?黑板要擦吗?”“下节是语文,黑板上把“静”字留下,其它擦掉。”我想我必须努力把“静”植根于我的心里,再植根于孩子们心里。在那个毛笔书写的“静”字未到之前,就让这个粉笔书写的“静”先陪伴着我们吧!我知道要让孩子们在该静的时候能真正静下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但只要有方向,就一定能行!
上周五的考试过失性失分有点重,昨天我很“内疚”的问孩子们:“这次考试有点糟糕,好多不该错的地方都错了。是不是因为考试时老师放的音乐吵到你们了?”“不是。”“那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们没有认真检查。”“那么,你们喜欢做作业的时候老师给你们放音乐吗?”“喜欢。”感觉得到,孩子们是真喜欢的。开始的时候还得老师不停的提醒:“别讲话哦,老师又听不见音乐了。”“小声点,别把音乐吓跑了。”......现在需要提醒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习惯正在养成中。今天有个孩子(王成毅)对我说:“老师,我们把静装在心里了。”“哦?好啊,我也要把静装在心里。”我微笑着回应孩子。
这两天都给孩子们准备了小题卡,发给一半的孩子做,另一半的孩子则负责批改。这样一来不但降低了“成本”,也让孩子们体验了当小老师的感觉。我发现改作业的小老师比当学生时认真多了,每一个细小的错误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有的孩子即便没有发现错误,也会模仿老师的样子给他的“学生”提出些合理的建议“xie 小 dian ”,然后打上100分。 检查自己的作业他们总是“跑马观花”,检查别人的作业他们可谓“鸡蛋里挑骨头”。我想正好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培养孩子们认真检查的习惯,慢慢地让他们把自己的作业也当成“学生”的作业来检查,不“跑马观花”,要“鸡蛋里挑骨头”。
声音还是那么不争气,每天上课只能讲那么一点点。更多的时间都是让美妙的音乐声陪伴着孩子们写作业。我发现大多数孩子能陶醉其中,写作业也更认真了。相信那几个少数的孩子也能慢慢学会欣赏音乐,等待,再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