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在班上和孩子们上了一堂“快乐少年”的课,其中有一个内容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孩子们把一个问题从自己的角度看待转向积极的方向看待,在我们焦点里,也就是重新建构吧。“当同桌和别人讲话时,老师却批评了我”,孩子们从最开始的愤怒、委屈,转化为理解、反思,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问题。通过这次课,坚定了我把焦点传授给家长的同时,也要传授给孩子的信心和决心。孩子们学会了从积极的方向思考问题,问题就会变少,快乐就会增多。
问句:
1.正常化的同理。
①.将来访者所说的内容,以“过去式”的动词,(如:加上曾经)进行回应,暗示现在的互相感受可以成为过去。
②.把来访者所用的含绝对性,强烈性的字眼,换为严重程度较低,或发生比例较少的用字。例如,
来访者说:“每天总是觉得快要发疯了”
→“有时候你会觉得比较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情。”
或者是修改几个重要主词的用字,如以“关心”、“在乎”、“理由”等字眼,取代“问题”的位置,以“个人”、“年轻人”、“当事人”取代,“病人”的称谓等。
③.将来访者认为的互相试试,改为主观的部分觉知,并加上“是你说的”“似乎”“看起来”“变得”(而非“你就是”)等字词,以暗示一切的负面感受,只是暂时性的、仍可改变的。例如,
来访者说:“经过这事之后,我现在发现自己是一个邪恶的人”
→“听你说起来,似乎这件事对你的影响很大,让你觉得你的内心变得有一个所谓邪恶的部分存在。”
④.表示来访者所提及的任何负面感受,是在相同处境下的人皆会有的反应,而让来访者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孤单或特异。治疗师可以常用“当然”“自然”“可以了解”“像大多数的……”“典型的……”例如,
→“经历过地震,会做噩梦,是很典型的反应,很多人也都会害怕自己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