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和先生结合、进入他的家庭生活以前,我一直以为我过去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原生家庭很好很幸福。虽然父亲脾气不好,从小严加管教,虽然他对妹妹的偏爱远远超过对我的疼爱,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他独自一人挣钱辛苦养家,给了我们他力所能及的最好的生活与希望,我还不知足吗?我一直觉的自己是幸福的。直到结婚与先生一起和公公婆婆同住,才愕然发现,我的原生家庭和先生的原生家庭比起来,差了好多好多。原来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自己想象中的金字塔而已。
公公婆婆从未主动要求先生去做家务、去地里干农活,但先生每次回家都很勤快,一会也不闲着,婆婆说那么远回到家路上坐车肯定辛苦,应该多休息才是;我在我家是老大,下面有两个小妹,虽然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勤快的收拾家务、做饭洗衣,却从未因为这个原因而得到父亲的肯定,仿佛这只是我理所应当应尽的义务。
公公婆婆很尊重先生和先生哥哥的想法和决定,这在我的原生家庭里是想都不敢想的。我的父亲像杀伐决断的大将军一样,家里家外的事他一个人说了算。我们做儿女的有意见也是保留。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成年以后总是患得患失是不是和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有关呢?我们的想法跟决定在他看来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处处透着不成熟。
公公婆婆从未在家里批评打骂过先生和哥哥,更不用说在公共场合了。回忆我小时候但凡有一点事情做的不好了,轻则被父亲当众严厉训斥,重则打骂,一点不考虑我的自尊心和心理感受。虽然事情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现在回忆起来仿佛仍历历在目。
时日今日,我还清晰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次和邻居姐姐一起临摹钢笔字贴,我小心翼翼一笔一划的临摹,写出来的字连当时上高中的邻家小姐姐也夸赞,我满心欢喜的拿着它去给父亲看,他快速扫了一眼,训斥道:“你这是写的什么,乱七八糟,怎么让别人看?”话音刚落,脸颊上就挨了一巴掌,声音脆脆的,把我的一颗年少欢欣雀跃的心也打的粉碎。我不明白自己认认真真一笔一划临摹出来的字帖怎么在父亲那里就一文不值了?非但没有得到父亲的夸赞,反而挨了打。当时不顾得脸上的疼痛,满心满脑只剩下父亲的那句训斥,眼泪止不住的滚下来,烫烫的。邻居姐姐满眼同情的不可思议的看着我。
和婆婆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了,彼此熟识之后,婆婆跟我讲了很多先生和他哥哥小时候的事情,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先生和哥哥在当时物质生活很有限的条件下两个人依然出落的现在这般鹤立鸡群。先生和他哥哥都很自信、善良、细心、勤劳,都很有责任感。
婆婆说在先生小时候,土地还没有分配到个人,土地归生产大队集体所有,大家都一起到生产队干活挣积分,当时她和公公一天到晚披星戴月的忙着地里的农活,只希望能为家里多挣点积分,让一家人吃饱喝暖。那时候婆婆的婆婆,也就是先生的奶奶已经去世了,家里没人看当时年仅2岁的先生和4岁的哥哥。所以先生和哥哥完全是在散养模式下长大的。
在先生4岁的时候,个头还没做饭的锅台高,在没人教他的情况下,他自己竟为家里人做午饭炒蔬菜。一次在拿油瓶的时候,不知是手滑还是别的原因,没拿好,一瓶油全撒了。在当时一家人捉襟见肘连温饱都是问题的时候,一瓶油在家里的地位可想而知。但是我亲爱的婆婆回到家看见摔碎的油瓶和撒了一地的油,半句责怪的话也没说。正常做饭干农活。像压根没发生这事一样。事情过去了将近三十年,婆婆每每说起这事,还是满心的抑制不住的自豪。“孩子那么小,就知道心疼大人,给我们做饭,多懂事啊。他打了油瓶,我心里自然心疼,但油瓶已经打了,即使我再责怪孩子,也于事无补呀。”每次听婆婆讲起这件往事,我总是是满心的惊讶与羡慕。惊讶于先生小小年纪便知道为家里付出,羡慕婆婆的知书达礼。不敢想象如果一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会受到什么样的礼遇。
先生的哥哥工作很忙,几乎天天出差在外,但每年家里收玉米的时候,他必然调休回家呆十几天,那几乎是他全年的节假日攒在一起换来的。婆婆每次都心疼他工作辛苦,常年出差,不让他回家干活,却每次都阻止不了哥哥风雨无阻回家的步伐。
公公婆婆都是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民,他们从未教育过孩子应该怎样为人处事,家长里短也从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即使公公婆婆偶尔有了矛盾,也从未在孩子面前一论高下,争辩孰对孰错。但这不教育的散养模式恰好是最好的教育模式,先生和哥哥完美继承了公公婆婆身上的优点。一如公公婆婆,先生和哥哥一样的勤劳、善良、朴实、细心、有责任感。
在先生和哥哥小时候,兄弟俩每年上学交学费的时候是一家人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要么借钱,要么贷款。但公公婆婆从未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一点生活的艰难与自己含辛茹苦的付出。他们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靠自己的双手,把生活中阳光美好的一面尽数展现给孩子,给孩子最好的力所能及的支持与鼓励。虽然物质生活方面条件有限,但先生和哥哥精神生活却一直富裕,从而成就了今天很有爱心很有责任感的兄弟俩。
自从嫁给先生,和公婆一起生活,婆婆总是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在任何一个公共场合夸我如何懂事孝顺,如何体恤她和公公。以致于村里很多素未谋面的乡亲也知道我的美名,以致于舅妈多次拿我做她未来儿媳妇的标准,虽然我和舅妈见面总数不超过五次。和婆婆在一起生活这一年,是我三十多年来受到的表扬和称赞最多的一年,这一年我受到的表扬比之前三十多年受到的表扬加起来都要多得多。我心怀感恩,我不过是做了自己份内应该做的事,却受了那么多称赞,我不知不觉变得更自信更阳光。在和公婆一起生活以前,我一直都谨小慎微,不够自信。婆婆的爱和表扬,让我这个过了而立之年已经为人母的我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这样的婆婆,我怎能不爱?怎能不孝顺?
父亲一直从小严格要求我们,打骂是家常便饭,表扬像天方夜谭一般从未出现在我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我一直以为这样做是为我们好,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要求愈严格,我们身上的压力越大,肯定会知耻而后勇,会更加懂事自律。公公婆婆从未说教孩子,责骂孩子,只是给孩子力所能及的爱与尊重。按道理说,在严格教育下管教的我,应该比散养模式下长大的先生和哥哥要更加出色才对。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虽然我表面上看起来和先生一样懂事自律,但多年不被人肯定导致我内心极度没有安全感,不够自信。我以前做错事在原生家庭动辄打骂,心里害怕父亲的严厉责罚,也导致我越来越叛逆。在婆婆家偶尔有了过失,半点责备都没有,让我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失,生活依然那么美好。
穷养也好,富养也罢,都不如父母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人生的榜样。散养不是不教育,恰恰是最好的教育模式。做父母的其实能做好自己就不错了,你的性格习惯、生活方式、为人处事等等无一不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日日夜夜陪伴在你身边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是父母的缩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终生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足够阳光、自信、乐观、善良……,那就请你先以同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然后散养孩子吧。孩子们是一个个纯真无瑕的小天使,她们那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足够让她们分辨哪些是生活的甘露,哪些是生活的糟糠。
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最好的教育模式是散养模式。感谢我的公公婆婆让先生出落的这么好,感谢婆婆一直以来给予我的爱与尊重,让我变得更自信更阳光。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给我的女儿一个阳光、乐观、开朗、努力向上的母亲。我相信只要做好了自己,女儿的教育便已经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