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好像是前两季把所有关于爱情的题目都聊得差不多了,这一季就拼命的聊友情。友情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他具有更大范围上的普适性,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爱情的经验,甚至亲情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所体会,但很少有人从来没有过朋友。
于是我们会去想,朋友到底是干嘛用的呢?我曾经很功利的讲自己交朋友有两个原则,要么有用,要么有趣。不知道说到这里会不会有朋友会想和我断绝关系,我也的确曾经跟很多朋友“断绝”了关系,当然不是有意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小时候可能是升学、分班、换寝室,长大了就是辞职、出国,甚至是结婚、生子,我们不再生活在一个城市,或者不再以同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
我觉得友情甚至比爱情更需要门当户对,爱情很多时候是一种原始的冲动,所谓一见钟情,但很少有听说我看他一眼就一定要和他做朋友的,做朋友更需要相互了解的过程,需要走入对方某一个方面的生活。
晓松有句话说的特别对,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及有学识和有意思于一身,的确,用这个标准来要求朋友太为难了,普通人不会在朋友面前天天想着要讲义气,要谈情感,我们这些普通人交朋友其实特别简单,能一起逛街,吃饭,看电影的,能一起抱怨领导吐槽公司的,能聊聊最近最火的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能互相倾诉那些鸡毛蒜皮的情感问题的,甚至是能互相追捧互相炫富的,这里的富当然不止包括买了个多贵的包,可能还包括最近被多少人追,男朋友对我有多好,读了本多高深的书或者我又瘦了几斤。
小时候有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妈妈有个大学时候的好朋友,毕业之后嫁到了大城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她所在的城市旅游,她就带着我和妈妈逛街。我妈妈长得特别漂亮身材特别好,那个阿姨身材比较胖,她带我们去了那个城市最好的商场,看见什么就跟我妈妈说哎呀你身材那么好这件特别适合你,但是妈妈是个从小城镇长大也一直生活在小城镇的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啊,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最后实在禁不住阿姨的奉劝去试了一件连衣裙,对着试衣间的镜子她觉得自己真的好美,但是偷偷看了眼价格之后她换回了自己原来的衣服出来说穿不上,阿姨就在旁边说给你拿个大号的呀,她没有懂妈妈的尴尬,那件裙子要2000多块,天哪,妈妈那时候的工资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即使到现在让她去买个两千多块的衣服估计也要犹豫好久。如果你也曾经有过和这样门不当户不对的朋友一起逛街的经历相信你也能感受到,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伤害,那么下一次我一定不会选择和他一起逛街了,这朋友还做得成吗?
我的某位领导(在我不长的职业生涯中也是经历过好多个领导的)被同事们公认情商非常高,因为他特别会处理和下属的关系,不远不近,不会远到让你觉得她高高在上用领导的身份来“压”着你,但也不会让你觉得你和她是朋友,因为一旦成为“朋友”,可能就没法再尖锐的指出你的问题,公开的批评,或者因为迟到这样的原因让你交罚款。很简单的看,你们公司是不是也是主管们约着一起吃午餐,实习生们凑一堆一起点外卖,甚至关系比较好的几个同事大都是同时进公司的,因为处境相同,才有共同语言,实习生不会约着总经理逛街的,因为总经理跟你逛的不是同一家商场。
就说《奇葩说》本身,康永说马薇薇陈铭她们辩论圈的接受了范湉湉肖骁,可是这两位在辩论上也不差啊,不管是逻辑能力还是表达能力,场上的所有人都没有水平外的。就说这三个人,高晓松家从外公外婆一代就是科学家,马东的父亲马季著名相声大师,蔡康永家解放前就开轮船公司,后来他们也一直活跃在各自领域最牛X的舞台上,其实从很多很多人身上都能看到这样的影子,出身给了一个人最初受教育的机会,成长的环境,生活的习惯,见过的市面,人生观价值观,人脉故事机遇,所以他们才能在一起做成这件事。
人的位置越高就会越孤独,因为承认吧,能和你做朋友的人越来越少,非要拉着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做朋友,双方都别扭。会自然而然的和一些从前的好朋友没有了来往,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不再有需要朋友的时候会想到他们了,甚至很多时候我会怕和老朋友见面,因为怕你急着想要分享的东西对方是不是能懂,怕你们关心的东西是不是还在同样的领域,甚至也怕你们是不是还在用同一个价位的包包和化妆品。
优越感和自卑感几乎是两种人类难以战胜的本能,交朋友不就是要让自己舒服的吗,难道要和本能去战斗吗,当他们出现在一对朋友关系中的时候,放弃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