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这个话题,经常学习,天天学习,尤其是进入到35岁之后,开始学着认识自己,自我成长,购买了大量的课程,了解与学习了大量的知识。但是总感觉少点什么,不知道自己学这些内容有什么用,慢慢的热情就开始衰退。
有时就在想,学习这么多知识怎么还不见效,居然还有那么多的知识等着学,心中难免焦虑,只好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学习更多的内容,期待掌握知识,以后可以少学一些,可以占据知识的高地。
然而这条路是一条无止境的路,大量的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都在那里,知识的边界不断扩展,知识量不断的增大,甚至是成几何量级的增大。不学知识还不行,那基本上就是文盲。
最近在给五六个孩子讲七年级的数学知识,感觉孩子们都很聪明,很多概念一说就理解了,因为他们自己看书了,预习了,上其他预科班也有人讲解过了,很多例题,很多的习题只要拿出来都很快的拿出答案。然而孩子们对于一些稍微加两层判断的题目理解起来就会慢很多,还会出错。同时还表现出孩子们虽然会做题,但是成绩不能拔尖,也不是很稳定,注意力经常分散。
就自己的观察来看,很多孩子是见的题多了,都快背下来了。然而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么?
带着这个疑问,我不断的思索,就自己现在的认知水平,给出了一个自己能够解释的通的答案:孩子们这个年龄段应该学习知识,但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知识背后的规律,更多的是通过学习来练习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我认为这才是关键。
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去驾驭更多的知识,而不是被知识所驾驭,被知识推动着往前走。道理都知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成人学习还是学生的学习,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人是少之又少。就拿中小学生来说,知识学了一大堆,补习班报了一大堆,然而效果还是不明显,未来孩子还是会厌学,压力大,搞不定学习目标。究其原因还是不会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会学习,用智慧来学习,真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知识抓关键,抓规律,抓本质,能达到做少得多的效果,事半功倍也就从这里来的。
少刷题,多掌握概念和重点理解,重点在知识的关联上下功夫,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是我们的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