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的毕业演出正在进行,坐在我旁边的是一对母女,小姑娘大约三四岁的样子,扎着两个羊角辫,扑闪扑闪的大眼睛里透着机灵劲儿,每一个节目开始前,小朋友都要提醒她妈妈:“妈妈,你要鼓掌哦!”
每当节目结束后,小姑娘又会和妈妈确认下:“妈妈,你鼓掌没有?”她妈妈说,我鼓掌啦,每个节目我都鼓掌了,小朋友开心地冲妈妈做了个鬼脸,继续观看节目。
因为我家小朋友也在这所幼儿园就读,以我的了解,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做得是相当不错的,每次去幼儿园,在任何角落,只要碰到小朋友,面对我这个陌生的阿姨,都会听到一声声此起彼伏,稚气又欢乐的问侯:阿姨好!阿姨好!
我想,这次的演出,一定是老师在课堂上教导过她们,观看大班的哥哥姐姐们表演节目时,一定要鼓掌,那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观看演出的基本礼仪! 小姑娘记在心里了,并不时去监督提醒她妈妈。
可是,整场演出下来,还是看到一些并不礼貌的行为,有些家长,不是专心看演出,而是三五成群,旁若无人地拉家常,侃大山,更别说,给舞台上那些辛苦表演的孩子们一个掌声了!不知道,坐在他们身边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样去观看一场演出,幼小的心灵里会作何感想?她们也许会说,老师不是教育过我们,观看演出要鼓掌,不能大声喧哗吗?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这样做呢?是不是大人可以不用讲这些礼仪?不知道大人们是不懂这些礼仪呢还是做不到知行合一呢?难道连一个三四岁孩子的认知都不如?不得而知!
由此,我想到每次带小朋友过马路,在没有车辆经过时,哪怕明明是红灯,也有不少家长拉着小朋友急步闯过去。有次,小朋友问我:“妈妈,明明是红灯,他们为什么还要过去呀!”我只能和小朋友解释:“闯红灯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他们抱着侥幸心理,其实也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这种做法是错的,我们不能向错的人去学习,我们要对自己负责!”
也许有人说,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是,流传几千年的中华智慧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深以为然,水滴都能穿石,铁杵也能磨成针,生活中有多少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日积月累起来,最后都引发了质变!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养育出一个心态阳光,有教养,懂规则的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来都是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的!古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放到今天来看,就是从遗传,家庭教育的角度揭示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况且我们现在也越来越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
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身教更重于言教,因为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段时间,发现我家小朋友特别爱大喊大叫,动不动就发脾气,批评她,你为什么这样大声讲话,有话不能好好说么!小朋友稚气未脱的脸上怒气冲冲,一板一眼地反驳道:你现在就在对我大声讲话啊!那神情,那语气,活脱脱就是一个迷你版的我呀!我一时语塞!终于体会到了被打脸的滋味!反思我这段时间,的确对她没有耐心,实施的“河东狮吼”式教育,小朋友年龄还小,并没有形成自己对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于是也有样学样!错,还是在我自己呀!于是我对她说:是妈妈错了,给你做了不好的榜样,以后我们互相监督,有话要好好说,不能乱发脾气!以后,每当我即将失去耐心,眼看一场狂风暴雨就要来临时,就会先深吸一口气,开始自我催眠:换种方式,换种方式,孩子就是另一个自己!不做坏脾气的妈妈!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家长!
谁说父母就一定是孩子的老师呢?我们也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呀,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呀!就如同我们对孩子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期待一样,希望他们好学上进,知书达理,作息规律,热爱运动,希望他们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在产生这些期待之前,我们不妨先扪心自问下,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有自己期待的那些品质么?我们呈现给孩子的,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形象么?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要首先要求自己,千万别做一个双标的父母!
回到本文开头的场景,为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不要以为把孩子交到学校了,就万事大吉了,老师的教育影响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地,是靠父母,在一粥一食的生活细节中,润物细无声地去影响教育孩子,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那么为人父母,大约就是所有修行中最功德无量的一种了,因为有可能影响的是几代人!
愿我们作为父母,谨言慎行,不忘反思,不停止自己的学习成长,也愿意知错就改,在人生的修行中,在父母这个岗位上,都能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