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题】:模型法帮你解决问题
片段3
【主题】 XYZ模型帮你有效阐述问题
【片段来源】《管理技能开发》P429
【R:阅读原文】
戈登描述了一个帮你有效阐述你的问题的有用模型:“我有一个问题,当你做X时导致结果Y,而我的感觉是Z。”
第一,描述你带来问题的具体行为(X)。这有助于你在急于给出反馈时避免给出一种评价性的或者泛泛的回答的倾向。
第二,列出这些行为详细的、可见的后果(Y)。简单明白地告诉对方,其行为给你带来的问题,通常是使他们发生改变的有效刺激。
第三,描述你对问题结果的感受(Z)重要的是不仅要使对方了解哪些行为妨碍了你,而且要解释它如何通过带给你挫折、愤怒或者不安全等感受来影响你。解释这些感受在怎样干扰你的工作。
我们建议你把这三步模型作为一般性的指导来使用。每个部分的顺序可能会有变化,而且你不要总是使用相同的词语。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What:这个拆页描述了一个帮我们有效阐述问题的模型——XYZ模型。
Why: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在阐述问题的时候,有时出于不同立场,常常不自觉地替自己开脱,解释甚至指责别人或者发泄情绪,这样的表达往往容易挑起对方的反感甚至反击,不仅不利于事情解决,而且容易激化矛盾。所以,也有人因为害怕惹怒对方而不敢表达自己的委屈或者不满。
How:拆页中的XYZ模型是非常清晰可操作的方法,很有效地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避免那些常犯的错误:
1.首先描述X,指描述带来问题的具体行为。比如,“变天了,孩子没有适时的加衣服”的行为,基于客观、具体的描述;
2.接下来讲述Y,指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接上面:“结果孩子感冒了”,这是直观的后果;
3.最后表明你的感受Z,指因以上的后果产生的感受。如孩子感冒了“这件事让我很担心”,因为担心所以耽误了工作或者工作出现了差错,是基于以发生的事实而产生的感受,有事实依据,有情可原,领导听到后会至少会说:“孩子的事情你要处理好,不能影响工作,下不为例。”这样事情可以有个很好的解决,而不会被罚或者扣钱。很多人不懂这种阐述问题的方式,顾左右而言他,结果让双方产生矛盾甚至激化矛盾而导致更糟糕的后果。
【作业】
请根据上面的【R】与【I】写出你的: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场景】:我有一小孩,现在上小学一年级了,3月28日学校组织踏春活动,小孩很激动,一大早就自己起来洗漱吃早餐了,还特邀选了一件她自己喜欢的厚外套,我一看天气预报温度25度。我心想这哪儿成啊,出去太阳一晒再一疯玩,那得出多少汗啊,还不得感冒啊。于是对她说,赶紧去换一件薄的外套。她说:不干,为什么啊,我就要穿这件。我说:哪儿来那么多为什么,让你换你就换,赶紧的,出发了。她磨蹭半天最后非常不情愿的去换了一件薄外套,才出发,结果到学校还是耽误了时间,自己上班还差点点迟到。
【反思】:不应该直接命令她去换衣服,应该通过上面的XYZ模型来阐述问题,引导她自己去换衣服。
【A1+】:应该这样对她说:宝贝儿,今天要出大太阳,会很热很热的,你还穿厚外套,爸爸知道你很喜欢这件,但是,等下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儿的时候,身体会出好多汗的哟。爸爸担心你背上衣服出汗打湿了,风再吹下,就很容易生病的,生病了我们就要去拿药药。爸爸担心你生病了就没有精力配小伙伴们玩了,还不能去学校上课了,这样爸爸妈妈会很难过的、心情就不好,心情不好在工作的时候就容易犯错,犯错了就要挨批评,所以啊爸爸希望你去换一件薄一点的外套,这样就能尽情的和小伙伴玩儿啦,我们也不用担心你感冒了呀。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背景】:家有一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每天老师都会布置一些书写和背诵的家庭作业,这些都需要家长辅导孩子完成,最近一周每次回家她都会先吃零食、玩玩具,到了规定的时间还不去做作业。
【目标】让孩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
【行动计划】
行为(X): 宝贝儿,爸爸发现最近一周回家你都没按时做作业,而是先吃零食、玩玩具,经常超过规定的7点钟都还不去做作业。
结果(Y):宝贝不按时去作业,就不能按时上床睡觉,这睡眠时间就不够,会导致你休息不好,第二天的精力就不充沛,会影响第二天上课的,而且睡觉的时候才是身体长个子的时候,会影响长高的。
感受(Z):之前我们都说好啦,我们回家后可以先休息,吃零食。但是到了7点就应该准时去做作业啊,爸爸觉得你最近一周没做好,感觉你毅力不够啊。爸爸相信你能做到,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