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项研究,同一个婴儿,两组不同收拾者,分别被告知婴儿为男孩或女孩,结果,就被以不同的方式对待。被告知男孩的受试者,在婴儿哭泣时会更晚去安慰,鼓励男孩去探索;被告知女孩的受试者,会较快响应婴儿的需求,并减少女孩的活动以免受伤。
实验结果,其实也反映了社会对男女孩的态度。社会主流希望男孩阳刚、独立、冒险精神,希望女孩貌美、与人联结、沟通能力强。怕蟑螂、注重穿着、表达欲望强的男性可能被贬为小白脸、娘娘腔、聒噪;不怕蟑螂、事事冲在前面、独立的女性被称为女汉子、女强人。
但是,男孩、女孩真的需要这样刻意培养吗?有多少男孩,因为沟通能力弱、与人联结力弱,无法与伴侣顺畅沟通、拒绝任何家务,而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又有多少女孩,因为处处礼让、事事要人陪伴,而错失天赐良机?
“父母的工作,应该包括两个方便,一是帮助孩子生根,二是帮助孩子强壮翅膀”。生根代表安全感、具备与他人联结、沟通的能力。强壮翅膀代表自由探索,伸展后才能在广阔的世界里尽情探索,发现他们的力量之屋。某些方面来说,孩子就像植物,要茁壮成长,需要根深入土壤吸收养分,也需要伸展枝叶汲取更多的光。
具体到养育孩子,我们需要减少对性别的差异化对待,要把每个孩子都当作完整的个体a,全方位发展。例如,男孩的玩具、游戏,除了打闹、汽车、枪支,也可以有陪伴的玩偶、过家家、做家务;女孩除了娃娃、过家家、打扮,也可以玩冲突游戏、体育锻炼。
毕竟,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个的性别特征,而是充满能量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