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世间》中周家的三个孩子,周秉义和周蓉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也就是冯化成说的养心智。老大和老二从小学习就好,考上大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周秉义和周蓉后来能够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肯定离不开读书和高考。虽然周秉昆各方面都不错,但是因为没有读过书,他吃的苦比哥哥姐姐多得多。
最开始的木材厂和酱油厂,周秉昆干的都是又脏又累的活。周秉义和周蓉也有自己的烦恼,但是他们的烦恼和周秉昆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周秉昆对周秉义说,大意是一个皇帝对快要吃不起饭的老百姓自己说自己日子不好过,这个是不是太矫情了。周秉义有自己的报负,这个时当时刚出狱对未来迷茫的周秉昆不理解的。
二
六小君子中考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有唐向阳和吕川。其中最有眼光的应该是吕川,最开始大家知道唐向阳读过书都有点不屑一顾。只有吕川上了心,把唐向阳当做自己老师。后来阶级不同,吕川和他们慢慢走远。这个在最开始的细节就可以看出,吕川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其他人没有这个意识,他们怎么会想到铁饭碗也有面临下岗的一天。
后来吕川和唐向阳走得近,也不仅因为两个人阶层一样,有共同话题。而是唐向阳是吕川真正应该感谢的人,最开始唐向阳愿意无偿教他,后来吕川也不会在唐向阳面前摆小领导的谱。吕川从酱油厂工人,到北京某部门小领导,再到后来调查周秉义的时候他已经是重要部门的重要人物了。
三
下一代人中乔春燕一直焦虑的原因是,自己的儿子曹远方不是读书的料。所以儿子的工作还是她托关系找的,火葬场的工作好多人不愿意去,确实当时她能为儿子找得相对不错的工作。如果她的儿子像周秉昆或孙赶超家的儿子那样学习好,儿子的工作根本不用她操心。
结合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的第一学历是中专。后来的成人大专和成人本科是工作后读的,在这之前我做过很多工作,酒店服务员,南方电子厂员工,导购等。后来学了电脑有了成人大专毕业证才稍微好点,做过文员,电商客服等。
四
而这个三线城市,大部分公务员,国企,在编教师,至少是需要全日制二本以上学历。所以有时会羡慕那些有全日制学历的人,有些工作看起来也不复杂,但是我连那个门槛都进不去。当时在南方流水线上上班,有的人说你看那个大学生不也来实习吗?
拜托人家只是暑假挣个生活费,而我如果不出意外,可能一直在那个流水线上班。一天十二个小时,一个月休息四天,没有社保。工资还可以,就是全靠加班费。那个时候我就隐约感觉到,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别人来挣大学生活费的地方,可能就是我一辈子要待的地方。
五
有一段时间,考成人本科。刚好当时的公司需要加班,每天回家大概九点。然后听课刷题到十点,下来就洗脸刷牙睡觉。因为我没有高中基础,不看课本太吃力。所以呢,学习也要分时间段。学生期间学习和工作后学习是不一样的,结婚前和结婚后也不一样,有孩子和没有孩子更不一样。
你三十岁左右的学习状态和自身环境就不能和二十岁左右相比。而我可能三十岁才拿到成人本科毕业证,和那些二十岁左右的人拿到的全日制学历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优点是,我以前读过的书,现在再看感受又不同了。好多事情因为经历过,才不会对别人过多苛责。读书与不读书,上大学和没有上大学,完全是不一样的人生。它决定你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决定你的起点和下线。更决定着,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