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接上一篇的回望和整理。
我在05年的时候总结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操作方案是《自主网络英语学习》。那是在有了20多年的实践积累后的感悟和实操总结,目的也是归纳总结也是想和同行交流。当时公开发表在上海的一本核心刊物上了。
在漫长的生活和工作中, 在无数次自问中, 在糊糊涂涂和茫然不知中,教育一直是我关注的主题,我在乎的不光是新的理念, 而是希望我在厚实的具体教人的实操中,既有理论上的俯瞰,更有切实有益孩子们的真实和个性化的成长的有效方案。
我也是不停地向生活妥协,也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探究的无意义也迷茫困顿,也被他人影响,比如老了应该休息,比如退休也应该去挣钱等等。有关教学年龄段来说, 我一开始不想局限在某一个学段,所以很早就不停拓展自己的教学年龄段,从4岁到成年人都教过。从公立学校到私人培训机构,到国家出版机构都做过,特别是后期做过20年的教研兼给出版社做教师培训。但是,这么多的教学经历,还是让我无法满足内心对有关教育的期待和愿望,而是在行动中不断思考,什么才是理想的教育。首先我认为人是自主学习的,教师不过是陪伴和引导。后期,大概是2010年左右,我意识到教育,顺其自然的重要性。到今天我更明确,教师的作用是诱导,并通过创设环境,或者利用环境,并根据受教个体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帮助和支持。
不断排除了杂念之后,才逐步清晰自己的目的,很多时候人都是被陈旧的观念和临时的欲望捆绑。 比如我自己, 记得我曾经有过让学生们跨越课堂超越课堂的想法,真的达成之后也迷茫,因为这是很个体的做法,没有数据和理论支撑和对比,具体说培养孩子在知识和技能上快速提升,尤其是在单一的技能学习上, 比如说英语学习上,我的确是可以很快地让一个孩子提分, 并让孩子有好的学习方法和持久的自信和内驱力,而且可以让孩子快速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口笔头能力,但然后呢, 孩子的未来和个性的发展呢?人是真的无法对抗整个教育体系,无法不屈服环境和认知对人的塑造。在真实的生活中,更多的需求停留在单一的欲望上,比如希望孩子能考上更好的学校,有更好的工作上,而很少从人的成长,作为人的发展角度去思考和布局。
所以, 我需要跨学科, 跨地域地积累和思考和去尝试和修正。这是我希望我自己在2025年能做成的自己想做的事情。人要做一件想做的事情还真不简单,就我来说依然需要好好的提升自己的英语,坚持英语学习,也要坚持对更大外界的观察和了解和理解,同时还需要对有关教学理念的学习了解并实践。说到实践真不简单, 还是要逐渐明确和坚持自己的目的并真的有益孩子们的真实成长。 而长成的人是真实快乐的自食其力的普通人。
题外话, 很感激简书这个平台, 让我能流畅自如地使用,也让我看到更多真实的人活在简书, 感激友友们吸引我来看他们的生活和观点,我其实也会潜水来看友友们的文, 看他们的新动态和新生活,潜水的做法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感知到我的关注关心。有空的时候我也会点赞和留言支持他们,我也感激他们一直给予我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