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岁的豌豆在外婆家玩,豌豆指了电视台上的一只琉璃小猪,于是这只猪有幸到地上陪豆小主戏耍,豌豆玩嗨了后不小心绊到了地上的小猪,趔趄了一下。
就在豌豆还没什么反应时,外公大喝一声:“是不是这个猪给绊了?是不是?”于是扬起手要将此猪就地正法,我连忙截住,叫:“手下留猪!”
然后,献宝似的将在书上学到的讲给爸妈,我说:你看,豌豆也没哭也没闹,我们就不用那么大反应;如果豌豆哭了,就要先去安慰她,给她揉一揉,然后不要去打那只猪,而是像给豌豆揉疼一样给小猪揉一揉,这是让豌豆学会善良和宽容,而不是睚眦必报的心态。
说了一大堆,也不知道爸妈听没听进去,至少没来一句:我们没注意这些,你不也挺好的长这么大!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一直坚信:育人先育己。怎样“育己”呢?我选择阅读。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觉得在育人的路上可以有些信心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传递了两方面的内容:心态和方法。
心态是给予自由和引导。大人一定要摆正态度,如果认为:孩子是我的,所以必须听我的,打骂都是为孩子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还反了你咧!小兔崽子!
呵呵……如果大人是这种心态,那么大人已经输了,输在育人的起跑线上!试想,面对凡事都要管一管,孩子不听话就觉得权威被挑战了的家长,孩子哪有空间去试错,去自省,去形成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有精力都用来顺从或抵抗家长了。
好吧,那既然管得太多不好,不管总可以了吧?当然不行。就好比孩子摔倒了,哭得稀里哗啦时,你非要在旁边熟视无睹;或者孩子明显情绪不好时,你认为没什么大不了,过几天就好了;又或者孩子遇到困惑时,求助于你,你敷衍了事……
还是那句话:过犹不及。过度干预不对,完全放羊也不应该。所以,不应用“管”的,而是引导,家长不是发号施令的君王,也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是知心人一般的存在,亦师亦友的向导。
摆正心态是基础,心里怎样想行动上就会怎样做,如果心底还是唯我独尊,那么使用任何方法都会很别扭。
再来说说方法,也就是如何引导孩子。
首先要停止说下列句式:
慢点……小心点……注意点……
快点……快去写作业……快去吃饭……快去睡觉……
你看谁家的小谁……
你是大孩子,要让着弟弟妹妹……
这些所谓的为孩子好的话,实则是披着亲妈外衣的“后妈”的行为,往往家长们每天做着而不自知。
当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乱发脾气、不喜欢学习、撒谎、偷钱、与小朋友打架、沉迷网络游戏……
要耐心的同孩子交流,找到问题的根源——孩子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还是你平时管教太严?在学校遇到不愉快的事?被一些问题困惑了?
不要简单粗暴的非打即骂,这种抱薪救火的方式只能形成恶性循环,有百害而无一利。
好啦!道理都懂了!实践起来呢?纸上谈兵谁不会呀!要知道,认识这些道理是一回事,做到知行合一又是另外一回事。
有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说起4岁老大如何如何不听话,虽然知道说教孩子不好,却总是忍不住。她的情况就是——臣妾做不到哇!知道,但是做不到。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我只能说,做一个任性的家长很容易,自然也很容易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怪谁?怪自己呗!
很多父母做了家长,但不见得会做家长,很多大人自己还是没长大的孩子。不过,没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算我一份,我们一起上路,共同成长!
愿所有的家长都成为“亲妈”!
阅读系列之四—《好妈妈胜过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