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着重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凝聚了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深邃思考,为广大基层干部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方向前进作出了指引。作为基层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用好人才使用、文化繁衍、美化环境的“三板斧”,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畅通无阻。
广纳人才,让乡村振兴基础牢靠。“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周文王爱才如命,所以国势强盛。现实亦是如此,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人才发展。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关注农村、走进农村、建设农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出力量。进入乡村振兴时期,基层地区要在人才“引、育、留、用”上下功夫,积极通过单位驻外平台、外出招商等形式与多种人才接触,进行思想交流,在工作中,积极参考采纳年轻干部的思想创意,学会“刚柔并济”的人才管理模式,既要讲明政治原则、亮相纪律底线,也要营造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导向,这样才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的让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创造属于自己的一份力。
发扬文化,让乡村振兴内容丰富。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源泉。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乡村文化认同是维持乡村社会秩序有效运行的内在基础,如果农民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高度的文化认同,就不可能有“记忆的家园”“精神故土”,也就谈不上社会的良序、文化的振兴和民族的复兴。进入乡村振兴时期,基层地区要更加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充分发扬利用文明乡风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家风、家训、村规民约、道德示范等,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持续加强文化繁衍的力度,通过举办文艺下乡、修建文化广场、打造文明书屋等方式,组织引导村民参与其中,带动大家转变思想观念,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娱乐生活提供保障,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整治环境,让乡村振兴长效发展。总书记曾指出,“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要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美丽乡村是我国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最真实的写照,既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产业兴旺、打造宜居环境的前提。进入乡村振兴时期,基层地区要把打造本地农村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工作发力点,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毫不动摇,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让良好生态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