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打开微信,有一个新朋友验证提示:“我是丁**”。满心欢喜,点击通过。
丁**,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参与并影响了我人生最重要的几年,对我以后的人生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2000年,我读高一,那个个头不高长相斯文无论走路和说话都慢慢悠悠的“丁老头”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丁老头”并非老头,那时候也不过三十五六岁,只因走路和说话不急不慢,再加上教语文,给人一种古代“老夫子”的感觉,所以我们背地里都称其为“丁老头”。对于“丁老头”这一称呼,起初只是对其形象给起的一个外号,后来交往时间长了,感觉到老师的儒雅谦和,便觉得这是一种带有感情的昵称。
记得第一节语文课上,“丁老头”布置作业:以后每天都要写日记,并且要定期交上去批改。第一次批改过的日记本发下来,最后一页有醒目的批语,大概意思是从我的日记中可以看出我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望以后继续努力之类的话,这简短的评语,曾激励了我的整个高中时代。从初中跨到高中,新的环境中能得到新任老师的肯定,这其中的鞭策力量在我心里放大了十倍,何况,我本身就是喜欢文字的。在那以后的日子,我更用心地练笔,开心的时候写,不开心的时候也写,所有的心情,都交给了日记本。
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是我最大的期待。作文课在周五,周四晚自习前“丁老头”就会让课代表把上周的作文发下来,写的好的作文会被作为范文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与其说我期待作为课,不如说期待作文课的前一晚,因为,几乎每一次我的作为都会上墙,而分数也往往是里面最高的。每个周四晚自习,都是我虚荣心爆棚的时候。因为作文,综合成绩平平的我,在高一一年的时间里,着实风光了一把,也让同学们记住了那个一向沉默寡言却深的“丁老头”青睐的我。
高二文理分班,我被分到了别的班级。失去了“丁老头”的“器重”,让我内心失落不少;高二主要写议论文,而一向擅长记叙和抒情的我,顿时失去了施展的舞台,加上对现任语文老师某些行文的反感,使我对作文课完全失去了热情。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与“丁老头”的交往,仅限于校园内偶遇时打声招呼,除此,再无其他。
然后,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结婚、生子。
日子就这样晃悠着过着,偶尔想起高中时代那段引以为傲的日子,心里仍是暖暖的,然而,与“丁老头”却再没有联系。直到2012年8月,在街口相遇。
人生的每一次相遇似乎都充满了定数,毕业九年后,我们在县城的街口相遇。“丁老头”还是原来的模样,还没有变成真正的老头,岁月在他这里,似乎忘了烙下痕迹。“丁老头”在略微回忆之后,说出我的名字,连同往事。简短的问候,互留联系方式,告别。
在“丁老头”的印象里,我仍是当年课堂上他常表扬的学生,在后来他发给我的短信里,都是对我的褒奖。他说,我是他最骄傲的学生。而我一直一直觉得惭愧,工作都没有着落的我有何德何能担当得起这份荣誉?所以,除了逢年过节的时候给他发个问候短信,我基本上不和他联系。因为愧疚。
这样,持续了一年。
2013年8月,我参加县里体制内招考,入围有效面试名次,并且以全场面试第一的成绩坐实。面试结束坐车回家的路上,我给“丁老头”编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感激他在我一事无成的时候对我的肯定和激励,如今,毕业十年后,我终于可以给老师交上一份勉强合格的答卷。
工作后,“丁老头”又鼓励我拿起笔,重拾学生时代的梦想,希望我将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经常地,我会把自己写的小感悟文章发给他修改,而每一次,除了小小的改动,“丁老头”给我的都是听起来很夸张的赞扬,甚至让我觉得他说的那个人根本就不是我。2014年4月,当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时,他又说,怎么样,我就说你肯定行吧!后来,“丁老头”说,他把我的事跟办公室同事讲了,同事们都很羡慕他有我这么优秀的学生。言语里,满是骄傲。而我,只觉惭愧。
2017年春节期间,“丁老头”加了我的微信,迅速通过验证后,我开始和他聊天,有一搭没一搭地,其中,有一条回复是这样的:
昨天两个14届的学生来看我,我把你给她们做了榜样,鼓励她们向你那样努力工作,勤于写作,积极向上,享受生活!
在他心里,我一直是那个积极努力阳光向上的少年,一直是他可以在我的师弟师妹们面前提起的骄傲。而我,又怎能让他失望?即便不能成为他众多学生中最耀眼的那一个,我也要努力成为他眼中最阳光、最努力的那一个!
谢谢你,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