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风靡的游戏叫做《旅行青蛙》,它霸占着整个朋友圈。一群九零后大军刚刚步入成年,还在感伤,还在留念的时候,“蛙儿子”出现了,她们又要开始体会“空巢老人”的滋味了。
每天等待着小青蛙宝宝的归来,把自己当做小青蛙的父母。会想着它独自在外,会不会死掉?它一个人会不会孤单?它带出去的食物够吗?它到哪里了,何时回来?为什么还没有给我寄明信片?真是“养儿方知父母恩”啊,旅行的青蛙,总是让父母牵挂。刚刚开始玩这个游戏时,总觉得让我的蛙拿着最少最便宜的食物出门,觉得特别对不起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然后就会拼命的盯着三叶草,拼命的攒钱,就为了给他买更多更好的食物,还有更美更贵的旅行头巾和帐篷。可是玩儿了几天,你就会发现,你除了等待蛙的归,不停的担心和脑补出各种蛙在外面遇见的困难,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等待和收三叶草,你什么都做不了。此时,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一定每天都会在家门口盼着我回家的身影;她一定每天都在想我吃的好不好,穿得暖不暖; 她一定每天都在问我爸,孩子怎么还没回来,她在外面会不会受委屈?我们会偶尔给家里打个电话,也都是寥寥几句家常,就匆匆挂了电话。就像我的蛙,只会偶尔的寄寄明信片。此时我想我和我的父母一样,只希望孩子快快回家,陪着我就好。
可等着我的蛙回来的时候,我心情又开始复杂,因为我的蛙要么背对着我写信,要么坐在床上彻夜看书,要么就在屋外削木头,没有沟通,没有朋友,我的蛙会不会得了自闭症了?会不会受到什么打击了?此时,只能狠心的给他打包行李,让他出去散散心,去交交朋友,去面对社会。可看见我的蛙孤零零的站在高速路上,我又开始后悔,我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出去?孩子又会多久回来?一直等待,一直穿插着离别和相聚,一直都是担心。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可作为父母,又能怎么办呢?孩子必须要成长,必须要出去面对,必须要经历他应该经历的东西。而作为父母就只能想着挣钱,想着给孩子一个后盾,让他永远有个地方可以栖息。
玩了这个游戏,我立马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和母亲彻夜长谈,说了很多以前都没有说出口的话,妈妈在那头哭的像个孩子一样,我却在这头像个大人一样忍住眼泪,笑着安慰她。这个时候,我才发现父母老了,他们需要我们的照顾了,他们也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需要安慰了。有人说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来说父母就像一座旧房子,你住在里面,它为你遮风避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它沟通,不会去体贴它,不会去讨好它。即使是搬家时不小心碰破了一点墙角,你也不会说“对不起”。父母,只是我们完全熟视无睹的旧房子罢了,在你学业有成的时候你就会出去,就像搬家一下,离开这个旧房子,可父母还是在原地等你,不挪一丝一毫,还是保存着所有爱,在原地等你回来。
给父母打个电话吧,不要再在朋友圈晒你的蛙了,游戏始终只是游戏,可你是父母一辈子的蛙。眼看就要到年关,赶快收拾好行囊,带着最好的祝愿;带着最美的期待;带着你最想给父母的爱,回家吧。她们一定满怀期待,在家里等着他们的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