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里的许多喜欢挂念,不知所起,不知所终,也难说会持续多久的断断续续。散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的?喜欢它,应该在有生之年是不会结束的?喜而弄之,情之至者,一往而深。开始看董桥的散文,喜欢上它,惦记着他, 也很难给出一个明白的过程。如今各类媒体层出不穷、各种出版物林林总总,各种散文篇章如千帆过江,文笔好的,情感浓的,连简书上的散文专题里的文章都洋洋洒洒,有些汗牛充栋的意味,待到光尘落定,时不时还要拿来翻阅,品读,摘抄,学习的,不多,董桥的算上一个,这是真正的欢喜,真的挂念。
2、说好喜欢董桥的理由,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起他文章的好,也非轻松易事:文字优美,情韵动人,这些套话评价味同嚼蜡,“香港文学的精华在散文,而散文的精华在董桥”,这自然是出自董“粉”的夸张,但苏柳、罗孚,夸过、推荐过,陈子善还编过一本文集,题目都叫《你一定要读董桥》。确实,你若真的读下去了,会“一定”的,会时光恨少,恨短,有种十二、三岁时,被窝里、墙角篱笆落下,摩挲好不容易拐来的一件珍惜宝贝的欢欣。喜欢文字的人,喜欢散文的人,敏感善良,内心时不时的柔软,甚至软弱,闲暇片刻会有一丝丝的梦絮飘过,青春的荷尔蒙里荡漾过“浓的化不开的”的诗词歌曲,才会对散文有所偏情。喜欢董桥的散文的你,也需是有所经历,有所阅历,至少有所阅读,人文掌故,稗官野史,东南亚南洋的暑热忍着,欧风美雨的霏霏也要适应,你要背诵过数十上百篇的ABCD,也要会拾得旧书堆里的千秋家国梦:“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落日余晖,一片寂寥的庭落园圃,你还会驻足,还会流连,还会沉吟。——这有点麻烦,所以一开始你不会关注,关注了不一定会喜欢,第一页和最后一页隔着千山万水,但第一本和最后一本却无缝相连,所以,喜欢他,不容易,需要跨过一定的门槛,你要成熟点,但还要含着些情和梦。
3、董桥的背景是光鲜的,台湾外国语文学系的科班、伦敦大学的访问学者、中年藏书家、英国藏书票协会会员。他越老越要享受,不是膏粱厚味金最紧密,而是那些渗着古味的情趣,闲书,醇茶酒,远事,思故人,这是董桥文字不变的主题。董桥自称是文化遗民,是旧派人,他享受文化遗民的那分清雅,固守旧派人那分厚朴,他刻意追求保存 “长剑一杯酒,高楼万里心”的一缕乾坤清气。他怀念从前,怀念人与人的交往靠写信,友谊于是永远保住一个礼貌的空间,再尴尬的境地,一支香烟的转圜,几声干咳,满天又是月明星稀。他说自己的那一代人,少小年纪侥幸沾到旧时代些许遗绪,旧书堆里和大人话中捡了不少杏仁饼屑,人前聊天仓促间还能应一应急,从容的交往没有局促,清淡的生活欲望健康,有心还能拾到旧书堆里和大人话中的学问,这样的从前让人怀想,但对于现在的我们,也只能怀想。
4、他的经历、学识:《伦敦的夏天等你来》《找周作人点化点化》;他的文字、笔致:《春台遗迹》《山馆旧影》;他的朋友、故人:《云姑》《永远的林海英先生》;他的玩物、赏识:《书札影真好看》《画里郁风》;他的旧情、风情:《旧日红》《无恙的依旧是那一盏苦茶》。他的散文是属于文人散文的典型,每篇散文里只见他娓娓道来的是那些书字文物的来历,是对这些事物的理解与欣赏,让情感隐逸其中,片言只语尽显人生的惊涛骇浪,由物及人,由景及人,最后以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感慨、幽微之相思感叹煞尾回味,嘎然而止,让人动弹不得。他锻句炼字中随意布就的都是细碎的旧物东西,“鲁迅的小楷,知堂的诗笺,胡适的少作,直至郁达夫的残酒,林语堂的烟丝,徐志摩的围巾,梁实秋的眼镜,张爱玲的发夹”,恍惚间荡漾着晚明文气。散文里萦怀挂心的许多尘缘,恒常是卑微厚朴的邻家凡人:”大半辈子沉浮在碌碌生涯之中,满心企謩的也只是绿荫和纸上的岁月”。他的文字不无透露出一种过去才有的一种才情,风雅,以及这种才情风雅背后的努力:“五十年代侨居南洋,晨昏戏耍,瞢然长大,六十年代负及台湾,追求窈窕的倩影跟仰慕苍苍的学识一样真切,七十年代做客英国,终于学会看山看雨,识破世间宁静的激情和喧哗的假面,一路受用到八九十年代重回香港,混迹江湖,转眼心顺、目顺、耳顺……关河万里,云山缥缈,客地灯寒梦远。小六十的时候,他交待:“我扎扎实实用功了几十年,我正正直直生活了几十年,我计计较较衡量了每一个字,我没有辜负签上我的名字的每一篇文字。”道出了他的傲慢,也道出他的骄傲。
5、萝卜拌海带,各就各的爱,也有不少行家熟手,讨厌他的行行列列,冯唐嫌弃董桥的文字,甜腻,倒胃口,坏牙齿。讽刺他,似古者亡,宋人写不了唐诗,元人写不了宋词。上海的何平,认为他的文字多了容易飘,千字以外,力不能逮。文章千古事,文以载道在董桥这里很难找到,他文字里多的不过是对古人的一份终极向往,不过是一个拼命追求古意,却总在颜料盒里爬不出来的半老派人。张佳伟拿18世纪初期,法国赛弗尔、德国梅森、英国斯波德,那时欧洲最顶尖的瓷器出品的仿中国风情的瓷器做喻,过于精洁,过于秀雅,以至只适合赏玩与陈放,放在日常生活中,会显突兀:“在我眼里,董桥先生的文字,仿佛这些瓷器。” 批评董桥文字油重腻味人蛮多,也确实如此,但是脱了这腻味,却又不是董桥了,他就是有一种让人一口气读到腻的本事。
6、好的散文的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内容,它的文字,它的容貌,它的情味,都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己喜欢的文字也慢慢带上了积累和沉淀的味道,如今喜欢的、自认为好的散文,一是写的人要有所经历,豆蔻年华里那些浓的化不开的文与辞已经翻过去,而许多学生老师、机关公仆、单位职员、居家主妇的散文篇章,精致,温馨、细腻,粘稠,滑腻,读多读久之后,也总感觉缺少一点于文章之外的东西,他们文字待在生活“舒适区”的温室里花开似锦。那些真正感受到生活的飘零苦楚,世风的凛冽的打工者、失意者、倒霉蛋的文字,却和着汗水、泪水、血水,在粗粗的文法技巧的雕凿后,于无声处,敲击着你的内心。二是文字语言要有简洁的美感和诗意,董桥说“散文合该潜藏诗的性情”,用词既要凝练还要真切,他感叹:不必写一株老树,只写树上的几片绿叶,不比写山中的草药,只写云兴霞蔚。运笔之际往往写尽心中牵挂,再润饰时,却又不忍心太满,总想着留些私己悄悄藏着。他在《莎翁左倾的欲望》一文中,两节八行的英文诗歌赫然而不翻译成中文,他说不能译,否则就失去了英文的味道,失去呈现两种文字之美,毛姆说:“to write simply is as difficult as to be good” ,我也端着胆子,学一回董桥,照摘原文结个尾,借董桥的话说,就是想保留英文的简洁诗意的味道,给自己树立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