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读后感,也可以很文艺的配乐。
本文建议配乐,《成都》+《彩虹下面》,赵雷。
[《成都(Live)》](http://赵雷《成都 (Live)》http://url.cn/5CrSZ0J @QQ音乐)
[《彩虹下面》](http://赵雷《彩虹下面》http://url.cn/5cZeyGt @QQ音乐)
这本书已经陪伴我一个月了,感觉像是老朋友一样,安心地躺在书架里。我用的是反讽,讽刺自己嘴上说着喜欢,心里却很诚实,一个月了都没读完。
什么书,能一个月都没读完?要么是书很无聊,翻了开头就不想看结尾;要么是书很难,连目录都看不懂,抓不到逻辑;要么是很懒,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个跟哪本书都没关系;要么就是书太好了,只读一个段落都能写出一篇10万+的爆款文…………
别猜了,我没读完是因为自己懒……
但这并不妨碍我推荐赵老师的好书!
其实我有读完2/5的部分了,就是目录和第一章……
不吹不黑,这是我读过的最难读的序章。一般的书,特别是这种250多页的篇幅,前面最少有5页都是各种人的推荐序。即使有自序,也大多写的是全书的大纲和感谢。
赵老师真的是太实在了,序章里面全是干货,咔咔开干,直接把你迷茫困惑、不知道人生方向的病根找到了。
病根是啥?认知!
为什么说认知是病根呢?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新的问题出现时,我们是怎样做决策的。大多数人都是根据既往的经验,去做出判断。如果既往的经验是成功的,可能我们会继续成功解决了。但若是之前就失败了或者不完美,可能我们会放弃尝试新方法,直接说自己不行。多个不行累积起来,可以尝试的范围会越来越小,方向也会有所偏移。但是之前失败就意味着以后也不会成功吗?不见得,就看你敢不敢放下之前的成见和自我暗示,鼓起勇气再试一次。多试一次,即使失败了,也不过是又知道了一个坑,不代表再下一次的尝试还是失败啊!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反思自己,所以越读越慢。赵老师也说,知识知道了,仅仅是一个物理记忆的过程,你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没有调整自己的规划,没有落实到每一分每一秒的行动中,知识还是别人的,跟你无关。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我敢去做梦了。过去的我是没有梦想的,只有一个个目标,比如上大学,找到工作,结婚生子。当这些事情按部就班的执行后,面对十年事业黄金期,我到底应该做什么?不知道!
很可怕啊,朋友们!
就像今年整体的一个工作状态,一直处在被动中。被迫去做销售助理,被迫去跑市场,被迫去认识很多我并不想认识的人,接着就是隔段时间就要纠结一遍要不要跳槽。每次打开招聘网站修改简历的时候,浑身发冷。我都做过了什么,我到底有哪些能拿得出手的项目经验,我有没有值得写进简历的能力,我的综合实力放在众多应聘者里到底能不能打?一连串的自我发问,越想越冷,冷到最后失望疲惫的关掉网站关掉电脑关掉跳槽的门,继续好死不死的混着。还得给自己找个安慰,现在总比裸辞强吧。
咳咳。
其实还是自己不敢想,总是用过去的事实做判断,预测未来可能会怎样。赵老师在这本书的第一章告诉我,“逆袭的关键,在于朝向未来要去的方向,而不被曾经的拥有所束缚”。
就像老师在签售会上所阐述的,大部分的成年人之所以不知道怎么去做职业规划,是因为没有梦想。没有梦想体现在高考报志愿时,很盲目,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大学浑浑噩噩上完,出来找一份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以后的事情都是随大流。可是我们为什么会没有梦想?因为在最富有想象力的青少年时期,我们并没有丰富见识,家长也不懂得引导,最后就是眼看着一颗颗心灵关上了窗,只剩齿轮一样转动。现在的孩子更可怜,被电子产品牢牢吸引住,好像什么提不起兴趣,无聊时更想打游戏了。他们以后要怎么办?
逝者如斯,作为成年人,再跳回初中去找梦想肯定不现实,但我可以把今天看做是未来的起点,重新思考。这么一想,还觉得浑身是劲,好像又年轻了10岁呢!
具体怎么想呢?老师在书的后3/5部分讲了,我还没看到。所以啊,我得抓紧时间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