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前乐发了一个心情:每一刻都在告别,每一刻都在重生。配图是刘震云老师深刻思索的一张图片,实话讲他俩的外在长相还真是有些相像之处,寄予我内心的希望,想他可以像刘老师那样有深邃的思想,这也只是一种寄予,他永远只能成为他,刘老师也永远只是刘老师。而我心中的那个他也永远只是在心中,相遇与否可望而不可求,无法形容他是一个怎样的他,也许就不存在,是一个虚幻的灵魂。我把读的书中的众多大师的灵魂糅合到一起成了我心中的那个他,一直在行走的路上陪着我,他就是另外一个我。
每一刻都在告别。今天我们小组要搬到西华办公区去上班,刚刚在这里有一些习惯,有一些喜欢,但却多了一些不舍。却要告别。
每一刻都在重生。这句话真的很深刻,我现在读书的水平还是太浅显,一套系统的逻辑理论大厦正在构建,急也急不得,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行进,利用空闲的时间去多听听北大教授们的讲座,不管可以接受多少,但这也总是让自己灵魂在进步,不可以退缩和逃离。我的离开对乐来说是离别也是重生,我理解这种难舍的抉择和无奈,但是必须要这样选择,为了所有人都好,我不想固步自封。我们在重生精神上的磨练和磨砺都会让我们认识一个更加全新的彼此,我相信你可以变得更好,我暂且不去考虑世俗的诸多因素,暂且不去考虑两人的爱恋甜蜜,我最在乎的是我们彼此的相互成长,婚姻虽说是个保障,但是我不想给你一个平淡无奇的婚姻,我要给你的是一个彼此独立相互成长相互支持相互欣赏的婚姻,按照一般的婚姻途径来说我是拒绝的,这点现在我不做过多的解释,时间以后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我在心里坚信。离别的重生我们都要生生的经历,爱是最无声的心境,就这样,一起在这个过程中经历涅槃的重生,这才是我给你最好爱的回报,给你最好的自己和最爱的你。静待花开。
中午读了一篇文章——钱理群:读懂“他妈的”,才能读懂鲁迅,钱老师也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他研究鲁迅,为学生们讲授现代文学史的课程。以世俗的眼光来看,钱理群已桃李满天下,也获得了身前身后名。他的很多学生现在都成为了文学领域的领军人,他的文学研究著作也成了很多人追捧的经典著作。但他没有因此而安度自己的晚年,在退休之后,积极投身于中学语文教育,跑到贵州深山为学生们讲鲁迅,写文章推动中学的教育改革。虽然这些做法因触动了某些人的现实利益而遭到抵制,但钱理群仍旧没有心灰意冷,他决定退回书斋,继续靠写作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忧虑。他希望靠自己的绵薄之力,匡正现实的弊病。他不停的写作,自我反思,自我解剖。他踽踽独行,虽然不被很多人理解,但就如他所说的,有的时候,做事对自己的意义反而大于社会的意义。这就是大师,我喜欢有思想深度的人,无论以什么形式什么姿态都可以给你最震撼的心灵冲击。
诚然,鲁迅是一个非常不合时宜的人,因为他的思维太怪了,太反常了,太超出我们习惯的事物了。人们美化过去、未来、死亡,其实不过是想找一个精神的避风港而已。但鲁迅恰恰不允许我们有这样的避风港,任何地方都不能避风,你必须正视现实的不幸、不满和曲折;你只有一条出路——正视,而不能逃避。这跟我们大部分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你懂这样的鲁迅吗,你不懂,我也不懂,毕竟现在我思想深度达不到,而且我还是一介俗人。
今天仅写到这里,来到新的地方依然很喜欢,没有我适应不了的地方,不管是离别还是重生,都还过早言说,也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