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在简书上写作。
我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我的父亲是典型的中国男人,他很传统却娶了一个“洋老婆”——我的母亲,一个英国女人。
我从小接受的都是西方的教育,当我回国以后,总是逃不开一些问题:在我的朋友们的印象里,西方人的作派大多是很自我、自由、犀利、个性、独立的,我承认在某些方面,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在与人相处方面,我们还是会秉持着一种“安全距离”。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固守着人与人之间的“boundary”,不能越雷池半步,这是社交礼貌,也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
我的中国朋友大都很友好,我在国外读书的时候也经常学习中文和中国的文化知识。古代人讲究的包容、大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君子和而不同”就是一种包容的体现,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然而就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少的中国人身上还保有着这类品质,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我看到的是国人的满身戾气,动辄言利,丝毫没有包容之心,也不再秉承传承千年的优秀品质了。当然,我不会以偏概全,因为毕竟还是有很多非常nice的中国人。
前一段时间有个非常热门的主持人,我第一次知道他的时候是他在2009年的G20峰会上“代表中国”和“代表全世界”的两个提问,他就是CCTV的名嘴——芮成钢。为什么要提到他呢?表面上看,在他出事之前,他绝对是中国人心目中标榜的杰出青年代表——漂亮的履历、俊朗的外形、突出的业绩……然而实际上呢?韩国总统朴槿惠女士其实早已看出他的本质——“芮成钢不过是一个粗俗、傲慢、无知、无礼、缺乏最基本教养的人”。所以朴槿惠总统给他题字的内容是:“人生在世,只求心安理得就好了。”
我这里不是想讨论芮成钢涉及的案件,我只是想说,在众人眼中,芮成钢是个榜样,其实并不,并不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他就能变成一个有涵养的人。我在简书才刚刚落脚,接触到了一些朋友,他们当中有些人给我的感觉很不舒服,我只是在说我的个人感受吧,并不涉及到对谁的攻击,只是讲讲一些普遍的现象。
好证明自己,用打压别人、抨击别人甚至诋毁别人的方式去证明自己、抬高自己。
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在作祟,我们证明自己优秀的途径是让大家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而不应该是贬低周围的人,然后凸显自己的优越感。我想这种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好斗的公鸡,他们看到别人的言论有些漏洞、不恰当或者有错漏,就急忙“挺身而出”,指出别人的不足之处,然后大谈特谈自己是如何如何做的,所以得出“你也应该这样做”的结论。当然,众人会觉得此人非常高明,学识渊博、深明大义……其实不过是靠踩踏别人走上一个被大家夸赞的小山峰而已。这种朋友大有人在,他们可能会仰仗自己比别人的某些专业知识领域里的优势去碾压并不是这个专业里的人,就好像国际象棋冠军和羽毛球冠军打下国际象棋一样,羽毛球冠军肯定会被碾压成齑粉。
在这样的人身上,我看不到中国传统的美德,那种包容的心态,那种海纳百川的气度。难道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大家都急于求成、渴望成功,所以才会生出如此急功近利的做法吗?我还是不太懂这其中的逻辑到底在哪?难道为了成功可以抛弃最宝贵的道德品质吗?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好就能将美好的品质弃如敝履吗?
争强好胜,不把异见者“消灭”誓不罢休。
这或许是中国人积聚了千百年的民族基因,我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发现,在朝代交替的过程中,哪怕是禅让出自己江山的帝王也很少有能活命的机会。更何况是在野党的成员。这种基因深深地根植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大到国家社稷小到个人,我们总是不能容忍不同的声音,而且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去扭转别人的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我必须要说服你!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就是普世的价值观,当他们看到不同的观点的时候,他们做的不是静下心来去分析别人的观点,而是直接站出来抨击别人,当讨论进行到僵局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反正就是这样了,你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吧!或者直接说一句:简直无法沟通!
何其荒缪的行为,为什么别人一定要和你观点一样?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可以容纳百家之言,在那个时代可以有如此激烈的思维碰撞,那是因为大家心里的包容,所以在我看来,中国从现在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再有这样激荡思维的时代了。因为狭隘的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深耕在很多国人内心,他们再也不能用开放的胸襟去接纳别人的观点,去学习别人的优点了。
毫不留情地只出别人的缺点,甚至是当面“揭短”。
这种行为是最没有教养的一种行为,这样的人往往会说自己“脾气不好”、“性格如此”、“我说话比较直接”……但这样的行为真的只是关乎自己的个性吗?拜托拜托!没教养的这个锅我们个性才不背。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所谓的“边界”,就好像我和一个女孩子第一次见面,我就不能伸手去摸她的胸部一样。和陌生人之间也要有个“边界”。当我看到和我不同的观点、当我看到可能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有所错漏的观点,我会善意的提醒,尽量平和的语气去告诉他,或者直接告诉他我的想法。而不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指出别人的错漏。这样虽然能够给自己收获一时的掌声和赞赏,却把自己的素养丢得一干二净。
就好像,我在一次讨论中说了一个词叫“迷信权威”,有一个朋友就当面质疑我这个词用得恰不恰当。因为我虽然学习中文时间很长,但是有很多俚语、俗语或者搭配组合的词语我还是不敢太自信。所以我当场就承认自己可能对这个词不是很了解,那么我的回应就是很尊重对方,我说:“那你觉得不恰当,那就不恰当吧。”首先我不敢跟在语言领域比我熟悉太多的人较劲,再有一个我很不喜欢被当众质疑,如果是真心想帮我学习,或者帮我修改词汇,可以私信我,慢慢地教我,而不是当众像揭开伤疤一样地质疑我的用词,我觉得会很难为情。
我同时也分析了这种人的心态,他们可能想在这种场合下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吧。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总之我很不喜欢被这样问,像是抓起来吊打一样。
如果说你想通过打压别人来证明自己优秀、如果你想事事都挑别人的毛病、如果你争强好胜、如果你不懂得与人为善……那么不要把这些无知的行为归结到性格使然,只能说明你像芮成钢一样,虽然很有才华(其实也不一定),但却是个“粗俗、傲慢、无知、无礼、缺乏最基本教养的人”,个性不是你的遮羞布。
好啦,今天是我第一次在简书发文,我觉得我的中文学得还算不错,所以请大家批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