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刊发了一篇影响深远的社论《记者谈记者的作风》,掷地有声的说道:“《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董狐直笔,赵盾胆寒”。
但是,董狐如何直笔?赵盾究竟是如何胆寒的?
从本源上讲,儒家典籍可以分为“经”与“传”两类, 它们的关系大约可以看作教材与教辅的关系。
从内容上来看,《春秋》极简,《左传》丰富,所以不借助《左传》是很难读懂《春秋》的,就拿赵盾弑君的故事来看,查阅《春秋》原文,你只能找到简单的八个字:“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那么董狐去哪了?其中原委是什么?在《春秋》里不得而知,而在《左传》中,详细写到,简言之,赵盾作为国家总理,因为夷皋要杀他,踏上流亡之路,可是没等逃出晋国,就被他亲戚赵穿给杀掉了,这个时候的史官恰好是董狐,因凶案在国境内发生,总理的能力范围之内却置之不顾,事后也没有严惩凶手之意,所以“直笔”写赵盾弑君!
所以理解《春秋》,必须从《左传》开始!
思考:
即便没有《春秋》,《左传》也是一部可以独立成书的波澜壮阔、可读性很强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