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是一本帮你管理非理性过激情绪的书。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美国心理学大师
过分的烦躁(紧张、沮丧、恼火、担惊受 怕)
过分生气(戒备、被激怒,气得发疯,挫 败)
过分内疚(过分承担责任,过分悔恨,过 分自责)
如何判断过分,其实人们在85%的时间里,是能识别出自己什么时候反应过激。而你要做的就是让尽可能多的过激反应不要发生。
1、思维模式就是"万一......怎么办”?比如你去面试一份工作,你可能会想 到:万一我回答不上问题怎么办?万一他们不 喜欢我怎么办?万一我被人难堪了怎么办?越想越多,就越恐慌,你高度紧张,未战而败。
2、二是应该化的思维方式。"我必须......'"我一定......",这种"必须”“应该"的思维可能源自孩提时代,父母说:你应该对弟弟好一点;老 师说:你应该五讲四美。一旦有了"应该"的思 维,就会使你对自己要求过于严苛,把自己弄 得很惨。当你达到了我应该"的标准时,你就 开始了对别人的"你应该”。
3、合理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就是认为什么都很合理,不可思议地将不道德或不得体的 行为合理化,骗自己接受这种行为,简单地说 就是逆来顺受。典型的表现就是:谁会关心? 那又怎样?这种思维方式会把很多不合理的事 情也认为是合理的,合理化思维是一种软弱的 应对方式。
10种非理性人生信条
你如果老是用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去思考 问题的话,就会陷入以下10种状态:
信条1: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因为太在乎
会导致你对拒绝的强烈的恐惧感,要么你会四 处讨好别人,避免冲突;要么你就把自己装扮 成一只刺猬,逮谁扎谁。其实你更好的选择可 以是这样的:"我希望你们喜欢我,尊重我, 你们要是做不到,我也能忍受”。(恐怖化)
信条2:无法忍受在重要任务上失败。如果你让自己相信在任何重大事件上都输不起,你就 不敢冒险,会墨守成规。还有就是无法忍受别 人的批评。(恐怖化)
信条3:人和事都应该朝着我要的方向发展。这是由于低耐挫性和对不公平的敏感而造成的 冲动反应,会导致半途而废,逃避责任。(应 该化)
信条4:某件事出错了,肯定是有人出了问题。凡事绝对化,认为事情做得那么糟,肯定 是有人不尽力,这些人善于把脏水往别人身上 泼。(应该化)
信条5: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总是抱着深深的忧虑。(恐怖化)
信条6:每个问题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我必须立即找到这些方法。有时候完美主义造就了拖延症。(应该化)
信条7:在很多困境和责任面前可以让自己置 身事外,凡事都能找到一个合理化的理由。
(合理化)
信条8:如果事事不投入,保持若即脱离的关注,会永远开心。很多人貌似参与了很多事, 但其实他们只是坐在那儿,被动地观察。(合 理化)
信条9:因为过去或者小时候发生的一些不好 的事情造成了我现在这个样子,我努力也改变不了。(合理化)
信条10:这些坏人坏事就不应该存在,真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他人他事会逼得你反应过激,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其实非常业余。(应 该化)
就我来说,对孩子应该化过多,有时候过多担心,恐怖化过多
所幸,还有第四种方式,
要看看在这三种思维模式 之外有什么是更好的选择,比如"我想 要......,"我更喜欢......","如果......就更好了"。它不是必须时刻要积极,并不表明你能够或一 定成功,而是说要去试一试,即使可能会失 败、被拒绝。
比如你是个演讲新手,但最近你有一场重要的 演讲,你很可能会把前面三类病态思维都用一 下:"万一我搞砸了,没人听,大家聊天会怎 么办?(恐怖化)我应该能够做好公共演讲, 我用不着害怕。(应该化)其实,这有多大的
事,就是搞砸了也没人在乎。(合理化)"但 如果你能更好的选择思维方式:嗯,我想要做好演讲,但也不是非做好不可,现在还有一点 时间,我可以在脑子里再过一次提纲;其实我 更喜欢演讲的过程,我想我肯定能从中学到什 么。这样你就不会背负心理包袱。
改变想法需要觉悟,还有需要用大量的练习建立起第四种思维模式的习惯‘‘更好的选择"。
有四个步骤:
。步驟1反思自己的C(感觉和行为):我的 感觉和行为是不是合适?
。步骤2认真审视自己的B是怎么把自己弄成 了C的样子(过分的焦虑、愤怒、抑郁、内 疚)
。步骤3如何反击和对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 方式
。步骤4用什么样的更好选择来替代非理性思维
用“我想要......”,"我喜欢......”,如果......就更好了、
人不是天生就有坏情绪的,埃利斯给出了诱因 A-B-C公式。
A代表曰常遇见的人或事情。除了那些重大的事件外,A就是那些烦人的小事,比如难缠的 上司、同事,办公室的勾心斗角,沟通不够; 生活中与配偶或情人的冲突,家务劳动,财务 问题。
C代表在A的情形下你的感觉和行为。如果你有一个重要的会议,但路上大堵车,这时你就 会从平时的绅士变成路怒一族,不断并线加 塞,嘴里骂骂咧咧。那么真的是堵车导致了你 这样的路怒行为了吗?不是的,在A和C之 间,有一个B就是我们对具体发生的人或 事的思考、判断。
我们与智者先知,差异就在于B,好了,问题来了,怎么有一个好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