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故称“田船”,四面环山,中间盆地,极像一艘大船,并因此得名。
此地,民间流传一句老话,“田船窟,有进无出”。这句话和一块大黑石的故事有关。说起黑石,在蓝田它像灯塔一般的存在,抬头不见低头见。这里的人们,望着黑石,进出蓝田。
今天,小鱼探秘将带你走进这块大黑石——惠安第一大土匪洞,为你揭开它背后的故事。
车到蓝田,路过教堂,在大桥头下车,步行穿过北坑村,当即来到黑石山脚下。我们望着突兀的黑石所指的方向,一步一步,探路前行,它看似很近,但要靠近却是不易。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小鱼探秘三人行之小东,他对惠安的地方历史颇有研究,在通往黑石的路上,他跟我们说起了黑石土匪洞的故事……
原来,这个故事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惠安当时的土匪首领——汪连,黑石就是他手下的土匪老巢总部。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南北混战,地方腐败,匪患猖獗。
当时,惠安处于军阀、土匪交替统治状态。以汪连为首的大土匪,混迹军阀,亦军亦匪,为害一方,蹂躏惠安长达十余年之久。
1922年冬,汪连被军阀收编为团长,然后,他委任盘踞惠西田船著匪汪汉民为第一营营长。
1929年7月14日,汪连在莆田被处决后,汪汉民集结汪连旧部,仍盘据田船老巢——黑石,以亦军亦匪身份行事,甚为嚣张。他们甚至放出一句狠话:“田船窟,有进无出”。意思是说,“无论谁胆敢冒犯田船,竖着进来,横着也别想出去”。
后来,十九路军入闽,驻泉州国民党中央军蒋国清营长来惠驻防,全面剿匪,一举剿灭黑石土匪。
剿灭土匪后,蒋营长在科山顶石坡上刻字,与惠安父老告别,文曰:“愿作土匪仇,不为民众敌。蒋国清。民国廿六年八月。”
黑石土匪被蒋营长剿灭N年后,我们来这里探秘。
远远望去,黑石就好像一块“天外飞石”,黑石顶部似乎被闪电劈开。我们边走边聊关于黑石的故事,绕来绕去,终于绕到了黑石下。
近看,黑石壁立千尺,气势惊人,只能仰望。我们顺着黑石绕行,方才找到黑石土匪洞的入口。
黑石洞口相较一般的门洞要低一大截,我们只能俯身才能进去。这似乎是一种无声的宣告:“擅敢闯入,直接爆头”的节奏啊!
进入黑石,真是别有洞天,进深数米,壁立数丈,洞顶见天,攻事坚固,匪气十足!绝壁上,分层排列数十个方形凿口,据说是土匪当年用来搭木梁、铺楼板,用以架高台、设碉堡、放哨岗,看这架势真是居高临下、攻守兼备、易守难攻!
走到土匪洞的尽头,眼前闪现一道厚厚的攻事石墙,我们决定顺着石墙往上爬,一探究竟。
小时候,我练就的攀高功夫,今天刚好可以派上用场。只是,没了当年的木梯,想攀上高高的石墙,确实要颇费一番工夫。
当我们攀上石墙,早已气喘息息、精疲力尽,可收获到的却是一股征服和胜利的快感!这种快感似乎和当年蒋营长部队一举剿灭汪匪,拨下城头匪旗,插上国民军旗的那种快感一样!
站在黑石城墙,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坚固城墙今犹在,不见当年土匪汪”!正如所罗门国王所言:“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
当我们望着远处美丽的风光——美丽的蓝田、美丽的乡村、美丽的教堂,还有美丽的聚龙小镇,相信这是对死去的战士最好的告慰,因为眼前这一派和平景象,流淌着他们的鲜血和生命!
上黑石难,下黑石更难。套用诗人李白《行路难》的一句诗,“行路难,难于下黑石”。一步又一步,这是下黑石之路;一步又一步,这是探秘之路;一步又一步,这是平凡又不平凡之路!
“黑石,得天独厚。这里,或许可以开发成一个难得的旅游景点,……”说着说着,我们走下了黑石。
下一个秘境,下一次探秘,欢迎一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