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朋友们纷纷晒出了自己新一年的规划。有人说要瘦身10斤,有人说要读100本书,有人说要考过雅思,有人说要围着国土画一个圈。不管各人给自己规划的内容是什么,大家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想要在新的一年里有所进步和改变。
那么,当我们在谈改变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的是什么?
一、 改变意味着走出原有的舒适区。
所谓改变,必然是要打破本身原有的工作或者生活习惯,去建立一种新的、不同于原来的模式,也即走出原有的舒适区。
其实,原有的舒适区未必就是真的舒适,只是自己习惯了既有的模式,在这种模式里更有掌控感而已。
比如有的人明明知道打游戏浪费时间却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人明明知道自己该走出去多运动但就是没有走出去的动力。因为他们正在做着的事情是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都已经非常熟悉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里,他们不用任何的思考和投入,凭经验就可以把事情打点妥当,甚至还会有一种“一切皆在我掌控之中”的感觉——任何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都能够体会到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这时候,他可以自信得像个将军。
而走出自己熟悉的领域,更像是一场冒险。
面对未知状况,你不知道自己在推开门的一刹那,眼前的道路是柳绿花红还是荆棘满地,你也不知道自己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的长途跋涉后得到的是丰厚的宝藏还是只是一座光秃秃的石山。就像你不知道自己停止打游戏转而去学习后不能保证一定就能得到回报,你走到了运动场去跑步却不能保证一定就会减肥一样,那样的挫败感实在是让人沮丧,所以人们更倾向于在想想过后仍旧维持现状。
很多人觉得走出舒适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而害怕改变。其实,走出原有的舒适区原本也并没有那么难。唯一的破解之途就是:不要想那么多,现在就去做。
如果你想早起,现在就去设置好明天早起的闹铃。
如果你想健身,现在就走出去跑上一公里。
如果你想戒掉游戏或手机,现在就关掉电脑或者放下手机,站起身活动活动身体或着翻看两页书,背上几个单词,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那里放空自己。
只要做到了这样的哪怕一小步,也已是种下了改变的种子,剩下的便是浇水、施肥,静待花开。
二、 改变意味着给自己设立一个不高也不低的目标。
刚刚过去的2016年,王健林在接受鲁豫采访时说的一句话火遍了全国。他说:“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他一个亿。”当大家都拿这个话来调侃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一个亿,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而对于王健林来说的确只是一个小目标。他只是站在他的角度打了一个比方而已——每个人的目标都要是适合自己的那个目标。
改变也同样如此,我们要给自己定一个不高也不低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高到遥不可及,也不能低到无需费力就能达到。它要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但又必须努力地往上跳一跳才能去达到。
目标定的太高,在实施过程中会给我们带来无形的压力,一旦达不到必然会挫败我们想要改变的勇气。而目标定的太低没有任何挑战性,便又失去了制定目标的意义。
改变要从一个不高不低的目标和一个个小小的挑战做起,那种努力后就能达到的欣喜会带给你尝试改变的勇气和动力。
就在一个月以前,我一直都将自己归为“夜猫子”一族。觉得自己属于夜晚高效型的人,所有工作材料的撰写和个人业余写作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完成,因为那个时候的时间最安静,思路也最完整。
然而在母亲一次次“不要熬夜”的告诫之后,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早起呢,早晨的时间也很安静,而只要安静就会有完整的思路产生。于是我尝试着将闹钟提前了一个小时。工作后十几年没有早起习惯的我居然第一次体验到了早起的美妙。那个早晨的学习效率也极高。
这一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那种战胜自己的小欣喜。之后我便为自己定下了早起的目标。虽然偶尔也会有些小挣扎,有时在起床的时间上也会有些小波动,但大体的习惯却是固定了下来。有时在不用闹钟的情况下自己也可以按时醒来,这就是生物钟的伟大和神奇了。
三、 改变意味着坚持。
人们常说,任何事情,坚持21天便会成为你的习惯。
既然是改变,便不是一时兴起的尝试,而是持续的坚持直到新的模式建立为止。
当你给自己定下目标并打算有所行动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好长期坚持下去的准备。因为哪怕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假以时日的坚持,都会带来无可估量的力量。有一个公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虽然有些鸡汤,但的确很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坚持的力量。
愿大家都能够在尝试改变的过程中,遇见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