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砭愚》曰: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于声、见乎四支,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声,缪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污也。欲他人己从,污人也。或者谓出于心者,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污为己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汝者。长傲且遂非,不智孰甚焉?
砭,救治。针砭,指出错误,劝人改正。愚,蒙也、昧也、蔽也。
横渠先生还写了《砭愚》一文,文章说:
凡是戏言都不是无心的,戏弄人的举止一定是有意图的。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行为,说不是不出于有意,那是自欺欺人。要让人相信这种说法,是不可能的。不小心说错话,倒可能不是出于真心,做错事有时也不是故意的。但是把说错话,做错事,不当回事,认为犯点错误理所当然,那就是玷污自己了。这时而要别人认可自己的错误,那就是玷污别人。明明是自己有意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却借口说自己是开玩笑的,而不加反省;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却不改正,以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自欺。总是这样轻慢,开玩笑、戏弄人,任由错误发生而不改正,还有比这样更不明智的吗?
傲,当作轻慢解,用开玩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或者实现某种意图,是对人的不尊重。
遂非,以非为是,不改正。
(横渠学堂双牗,右书《订顽》,左书《砭愚》。伊川曰:“是起争端。”改《订顽》曰《西铭》、《砭愚》曰《东铭》。)
《订顽》和《砭愚》是横渠先生《正蒙·乾称篇》里的两段文字,他把这两段文字单独拿出来,书写成条幅分别挂在横渠书院墙上两侧,右边(西边)是《订顽》,左边(东边)是《砭愚》,意在鞭策弟子们从善改过,有一个正确的治学态度,因此它们实际上成为类似于座右铭的铭文,《订顽》论仁,《砭愚》论智。
后来,伊川先生去横渠书院看到了这两篇铭文,认为其标题有些突兀,顽、愚这两个字容易让人不舒服,而徒生事端,因此将《订顽》改名为《西铭》、将《砭愚》改名为《东铭》。
二程非常推崇横渠先生的这两篇文章,特别是对于《西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大力宣扬推广,从此《西铭》和《东铭》便被后人视为独立的两篇文章,而与《正蒙》并列了。
二程在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浩如烟海的儒家经典中,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确立为“四书”,将《西铭》确立为与孟子“性善论”“养气论”并列,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朱熹将二程列入儒家道统,二程应该是实至名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