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在前面的篇章我们讲述了视觉的三大运行机制:
1.平衡
2.简化
3.运动
今天我们继续谈简化。
第六篇:透过画家的眼睛看西方绘画史
之前,我们花了两篇的篇幅讲解了视觉是如何按照她的机制来简化我们眼前的场景。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观察的基础是眼睛经过简化后所呈现的画面。
在这个前提下,今天让我们来聊聊绘画。
绘画是人类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但不论画家绘画的目的是什么,首先他需要描绘他眼前的世界。
这时画家其实要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如何通过图画这个相对简单的二维世界来展现真实丰富的现实三维世界?
这个摆在所有西方画家面前的问题,在每个时期有不同的解答。
从顺从于视觉法则被动描绘到能如实描绘客观世界,人类走了几千年;在能真实描画客观事物后,这几百年人类的绘画开始脱离眼前世界走向画家内心世界,在新的层次上主动应用视觉法则。
今天,就让我们暂时放下绘画当中其他的要素,从画家的“视”角来看看西方绘画的发展。
1.古埃及时期(整体与部分分离阶段)
埃及人在绘画当中,用了最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表现三维事物。既然二维的画面只能表现事物的一个面,那我就截取各个部分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面来表现。
所以在埃及绘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侧面的脸的身体结合在一起。因为正面能最完整地展现脸部特征,而侧面的人的身体又能把动作和身体结构展现出来。
所以,这就是埃及人绘画的展现方式,把脑海中各部分的意向组合在一起,来表现他想表现的单位整体。
在这个人类的早期阶段,人类绘画的表现方式相对抽象,但这种抽象性更多地是对于视觉抽象地简单再现。
让我们再把古埃及的雕塑拿过来对比就更加明显了。雕塑与绘画不同,可以用三维的手段来表现世界,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将事物表现得客观真实。
但我们看到,古埃及人即使是在雕刻上,也是主动将三维形体简化为六面体,然后在每个面表现一个该形象的标志性特征。
把古埃及的雕塑和绘画放在一起参照就会发现,古埃及人是将人体的各个部分分解开来,然后把每个部分都通过他们认为最佳的二维角度表现出来。
所以在这个时期,画家对物体的描绘还处于被动地跟随眼前所“见”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