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苦难是匮乏,西方的苦难是欲望。”
“我真正想阐述的是以欲望为形式的苦难。”
这些话出自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作品《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第二主人公“我”(肯尼斯)的灵魂对话。
贝娄以自身的生活为素材,在这部作品中讲述了“我”的舅舅贝恩——一位思想纯粹的天才植物学家,怀着对幸福美好爱情的向往,象个“追着纵火犯跑的凤凰鸟”一样追逐情爱,却一次次在人性欲望中遭遇算计和骗局,一次次逃离,最终使得自己的人生“痛苦清单”以悲情式完结,于欲望中心碎,无奈逃到北极与植物相伴,重新从低欲望生活中找回快乐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说人类无休止的欲望就是“会让人心碎的苦难”呢?又为什么说“在欲望社会里低欲望地活着,反而活得更舒展、更快乐”呢?或者只有跟随贝恩一次次从人性欲望中逃离的脚步才能找到答案吧:
1、第一次的逃离:黛拉.比德尔太太的无可遏止的情欲折磨
贝恩是一位思想犹如孩童般纯粹的植物学家,除了“这种以植物为基础的满足感之外,他还想要加上一些属于人类的满足——正常的、普通的满足。他这么干了,于是痛苦清单上的项目就开始出现了。”
他的第一段感情经历来自于黛拉.比德尔太太,她是居住在贝恩楼上的一位离异女士,她的前夫是酒鬼,她自己也会喝点。
她是一个体面的、郁郁寡欢的女人,非常能干,是一家大公司的人事部门主管。在工作中她严格克制自己,但到了周末,有时是到了晚上,她会允许自己崩溃一下。
有天晚上十点,她下楼,以自己厨房里的灯不亮了,灯在天花板上她没法换为理由,按响了贝恩厨房的门铃。
贝恩明知道她想做什么,渴求的是什么,他也有很多种合适的理由拒绝,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穿上了鞋,跟她上了楼。她没有活动梯子,他只能站在餐厅一把套上了套垫的椅子上。她建议他脱了鞋。最后,所有的都脱了”。
“贝恩呈现给世界的坚固的表面已经被欲望、渴望、大声呼喊着的需求和饥渴在四面八方都给布了雷”,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比德尔的情欲所俘获,违背了他对纯洁美好爱情的想象和追求,做了他最深恶痛绝的为性欲而性欲的荒唐事。
他追悔莫及,象个驼鸟一样缩了起来,逃避着比德尔的一次次性欲追逐。最终在她“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活下去的机会!”“我的性欲该如何解决?”的声声崩溃嘶吼中逃去了巴西,去做植物形态学的巡回讲座,以期从低欲望的学科研究中获得解救。
但他的逃离并没有让比德尔太太得以解救,最终她被高涨的情欲弄到窒息,因心脏停搏而去世了。
怀着对比德尔太太的愧疚,贝恩在面对记者关于对植物生命和放射水平增加等问题的采访时,给出了一个被认为是一个怪人的回答:“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
比德尔太太因情欲而心碎,最终失去了生命,由此贝恩的生命中也有了第一笔来自欲望的痛苦清单。
2、第二次的逃离:卡罗琳.邦奇强烈的步步紧逼的控制欲和变态情欲
“爱情(‘跟死亡一样强烈的’爱情)不能建立在合同契约的基础之上,因为爱情一旦遭遇挑战,便会令合同契约土崩瓦解。独立的小系统会哭着喊着要解约。合同条款只是凡人定的,而对自己的爱则是神一般的存在。”
卡罗琳是来自克利夫兰的一个百货公司的女继承人,“她长得很漂亮,身形高大,举止优雅。善于拿捏男人,富有,做作,动作不急不缓,一个属于舞台中心的人。”
她自身所带的疏离感和这些基于表象的东西吸引着贝恩,让他恍惚间以为遇到了心目中的爱情。于是他不自觉地进入了卡罗琳布下的密网。
可他没有料到的是卡罗琳对待感情完全是公式化的,行事有很强的目标性和控制欲,思想里觉得婚姻就是合同式的契约关系,彼此各方面条件合适就行,不拘什么对象,也不需要什么“爱的表达”。
见贝恩的第一面她就确定“他不仅是一个安全的男人,在其他方面也颇有吸引力,”很适合自己(也只是一个恰好适合结婚的对象而已)。
于是,她开始马不停蹄地制定计划嫁给他,一切都紧锣密鼓地布置着,连给人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可谓是步步紧逼,以期尽快将其纳入自己布好的网里。
所有的这一切与贝恩想象中的美好爱情大相径庭。卡罗琳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只为结婚而结婚的行事态度——控制欲,和突兀的、毫无遮掩的变态情欲吓坏了贝恩,使得他在婚礼前夕“不体面地”火速逃离到了日本京都。
“爱情是比苔藓和地衣更难对付的对象。”
很不幸的,面对人性欲望的打击,我的舅舅贝恩再一次不负责任地做了落跑者。
他的生命中再次无情地添上了一笔来自欲望的爱情苦难清单。
3、最后的逃离:玛蒂尔达.莱亚萌家族对金钱的无尽贪欲和对社会地位的无道德底线的追求欲。
肯尼斯的母亲曾对贝恩有过这么一段评价:“在爱情上面,我弟弟就是那种血友病患者,虽说一碰就会血流不止,却还要在黑暗中用剃刀刮胡子。”
贝恩就象自己姐姐说的那样,虽经历了无数次的欲望打击,却仍然对爱情抱有幻想(也可以说是欲望),他就象一只“追着纵火犯跑的凤凰鸟”,又一次扎进了对美好情爱的追逐中。
玛蒂尔达在贝恩眼中漂亮善良,又善解人意,符合他对爱情和幸福婚姻的一切美好想象。于是,他明知会惹自己那个把他当瓷器一样护着的外甥生气,也义无反顾地瞒着肯尼斯和她结了婚。
他以为从此后他就可以远离人类不正常性欲的折磨,躲到幸福婚姻的壳里了。可这个美好的愿望在看到主持婚礼的人是帮着维利泽舅舅侵吞母亲遗产的阿马多尔.切尼克特法官时,他对自己的这段看似平静美好的婚姻起了怀疑。
虽然很不想承认自己的婚姻是一整个家族贪欲引导下的、针对自己设下的圈套和集体参与的有计划的阴谋,但真相总是令人难以接受,经过层层调查,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爱人也参与了这场阴谋。
玛蒂尔达之所以嫁给他,是因为看上了他的社交圈子和社会地位,这可以让她过上她心目中的高质量生活。对金钱的贪欲,又让她默许了自己父亲莱亚萌医生以贝恩为媒介,抢夺维利泽财富为己用的计划。
贝恩终于从这场婚姻中醒悟了,原来自己是彻底掉入了莱亚萌一家的圈套,成了一个用来对付自己亲舅舅的工具人。
知道真相的贝恩原本想装聋作哑,配合莱亚萌家的行动,以维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婚姻。可维利泽的意外去世,让他背上了良心的枷锁,痛不欲生。
事情的转折点是,贝恩意外发现一直在这段婚姻中给予自己精神支持的杜鹃花居然是一盆人造的假花,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悲情的发现,做为一个植物学家,他失去了自己辨别植物的最基本的能力。
“那是我一直能有所依赖的东西。我的职业,我的本能,我与植物世界的关联……断了。”
“我被惩罚了,肯尼斯。为我做过的所有虚假的事,我被一件虚假的事物给惩罚了。”
贝恩心碎了,他因为人类的无休止的欲望,失去了他“缎子般的精神世界。”最可悲的是,他正是这场欲望的参与者。
“持剑之人亦为剑所杀”,他的最纯粹的自然世界死在了他和他们的欲望里。
他决定要“创造一个转折点”,找回自己的存在。
“该我来掌控局面了。”
贝恩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从欲望中狼狈逃离,他舍弃了与玛蒂尔达的婚姻,再次做了落跑者,选择逃到北极,重新与植物为伴。
他的痛苦清单上落下了最后一笔来自于欲望的苦难清单。
“被烧成灰烬,又自灰烬中重生。”贝恩终于象一只经历了涅槃的凤凰一样从灰烬中浴火重生。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本书,用贝恩从欲望中的三次逃离告诉我们,“世上的苦难是各不相同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匮乏和贫困才叫苦难,由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衍生出的,各种无休止的欲望才是真正的苦难,就如书中所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
要想脱离这种苦难,从欲望社会中找回生活的快乐,就请做好准备,让我们跟随贝恩从“以欲望为形式的苦难”的痛苦清单中逃离吧!
“持剑者自然要有死于剑下的觉悟。”
如果你没有做好为欲望所伤的觉悟,那就在欲望社会里低欲望地活着吧,只有这样才能会活得更舒展、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