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大致是我第一次从诗歌的鉴赏意境里读出的年味了吧?说来也怪,我对年味总是有别样的情怀,每到岁末,我就早早的从空气里嗅到浓浓的年味儿了,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唯独就喜欢过年那三俩天,因为这几天我可以随心所欲,随意的玩,任性的吃,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得到自己早已梦寐以求的玩具枪和一套自己已经心仪已久的运动装和一双耐看的鞋子,父母也异常的和蔼。过年那几天是一年最清闲的时候。没有作业的束缚,没有父母的限制,一切都异常的美好,这大概是我小时候对过年向往的原因了。
小时候,家乡天很蓝,水很清,人很多,人情也很淳朴。唯一的不好的地方就是很穷,那时候的条件没有现在这般好,光交通出行就是一道难题,出入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干活走这条路,上学走这条路,所以这条路每天都很拥挤。遇到迁牛的还得主动退到路边上让道,不然可能会碰你一身骚,那几年还不流行出门打工,村里的年轻人除了个别外基本上就留在家里帮忙,春耕秋收,自给自足,倒也还过的过去,所以每年每家每户都养有一两头猪,留着自家过年用,多余的就卖给进村收购的肉贩子以增加家庭收入,乡下人很会过日子,平时都是省吃俭用,家里有几只鸡,母鸡下了几个蛋,有几个蛋又孵化成了小鸡,甚至家里有几根针都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所以到年末时,家家都小有富庶,小时候的年就是从每家杀猪宰羊声开始的,每家杀完年猪都要宴请全村亲戚朋友,以求好运多福,小时候,这个时候就睡到自然醒,醒来就有亲戚来叫去家里吃饭,一天跑好几家,这家吃一点,那家尝一下,孩童时期觉得天天有肉吃,睡到自然醒大致就是幸福了。到过年时,家里人过年就聚在一起吃饭,拜年,相互祝福,弄一些本民族的特色节目,你唱我跳,你歌我舞,好不惬意啊……
后来,经济发展了,通入家乡的小道被水泥路取代了,家长也和外面的世界接轨了,新的信息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源源不断的涌入这个小村里,电话,电视,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也进驻到了这里,从电视里电脑里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所以,年轻人不再安于早作晚息的生活,他们开始陆陆续续的离开了这个小地方,开始了乡愁之旅。以往熙熙攘攘的村子里渐渐安静了,有的最多的就是发动机的轰鸣声,土地也慢慢的荒芜了,于是,开始有了游子,有了唉叹和埋怨,很多见识了外面好的年轻人过年不回家选择留在城市里打拼,年味渐渐的变淡,没有了儿时的热闹,回来的年轻人也买了车,过年也不在家呆着了,现在流行旅行,趁年假要去这看看那瞧瞧,晚饭也开始不回家里吃了,一些传统文化也被摒弃了,流行了KTV夜唱,我也是那批人其中的一个,从我认识了新世界,我重新定义了远方,于是,我不断的追求我眼中的远方,我要不断的不断的远离家乡,于是,大学,我来到了北方,距家几千公里,大学毕业后,我连续两年没回家过年,今年,我像往年一样下决心不回家过年,说自己不想家倒不如说自己没有能力,总觉得没脸回去,每天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个人有时候真的挺难熬,北方的风真的很大,吹的人直打哆嗦,看着为数不多的余额,都提不起勇气向父母说回家过年了,这几天,我妈一直不停的给我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说:在家做饭等我,我说:妈,今年还没挣到很多钱呢……“不要紧的,你回来过年就好。”我当时鼻子酸酸的,真的是百般滋味涌入心头,我还是决定回家了,我买了月末回南方的车票,不管怎么样,家还是要回的,毕竟,那里有个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