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古格之前,我没有做过任何的攻略,甚至不清楚自己将要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怎样的历史痕迹古格究竟是怎么样的文明都不得而知。
经过了扎达土林之后,对古格产生了一些兴趣,首先400年前的气候和地貌也是如此的吗?如果是如此,那么什么样的原因在这样贫瘠的地方建立文明,如果不是如此,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这里的气候和地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呢?
在去古格的路上,这样的疑惑更加加剧。因为,扎达土林的地貌一直在这里延伸,看起来还没有任何被改变的迹象。只是狮泉河多年的冲刷这块土地,竟然冲出深深的一条深深的河谷,河谷两边的树木只在地面上露出了顶部。从路面上看过去,一条灌木从在荒原上延绵至地平线。
印象中的文明遗址,是一片残桓断壁。站在古格王国遗址面前,却看不到这样的景象,那只是扎达土林万千土山中的很普通的一座,外形类似金字塔型的一座土山,如果不是这山上有无数的孔洞口,还有红色寺庙的残迹的话,那么就和周围土山一样没有什么区别。那些乌沉沉的洞口,犹如定格中的向天空和这片荒原上呐喊的张开大口,仿佛在向上天申诉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仿佛充满了不甘和愤懑。
古格文明遗址,就是一座被掏空的,有着无数穴居的土山。我们走进山门,门票是30元。
由于之前对古格的不了解,我们并未请个讲解员什么的,只是跟着司机色狼,他有一搭没一搭和我们讲解。
白宫离山门不远,一片灰败的萧瑟。推门而入,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大约离地面5米高的地方,有一道明显界限。在这界限之下,全部被破坏了,那些精美的壁画影子都没了,连土坯的材料和颜色显露出来,在这个界限之上,精美绝伦的壁画和色彩都还保留着。后来,那个售票员说,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破四旧弄的。这没那么高的梯子了,所以,当时被破坏的最高高度就只有5米。
我移步到天棚藻井处,登时被眼前所见惊呆了。那个四方形的藻井被5跟木梁分成6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都描绘着不同的格纹图案,那些格纹是如此的质朴和简洁。色彩都用得比较厚重,多是深咖、深黄、褐色,只有一个长方形内使用了蓝色显得跳脱。这图案和颜色与之前在藏区所看到的任何壁画都差异明显,那些壁画分明的色泽鲜艳,图案夸张。经历了700多年历史的古格为什么和藏区现在完全是两种风格,难道说那个时候的宗教也更质朴吗?后来才知道,这些绘画的风格名为犍陀罗风格
看着那条分界线,不由得感慨。历史总会有一些高度和宽度是人类无法企及无法抹灭的,那些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留下种种的痕迹,默默的述说着真相,也留下更多的谜团。无论你多么的强势,终究遮不住漫天的繁星,也遮不住人心,进化的进程如同滚滚车轮,将跟不上的文明和种族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