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考试,总体感觉是突出了核心素养,突出了能力考查。
一、学语文习惯部分。
虽然只有5分,但题型升级,难度加大了。
往年该题考查内容多是记忆,比如朗读方法,书写要求之类。今年考查的是提取信息的能力。这也是课程标准明文规定的要求。形式也创新升级了。
往年只需要填充思维导图,今年首次出现画思维导图。幸好我们班一直坚持在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学生并不陌生。其它班级没接触的就很吃亏了。我想,这是教研员在提醒我们重视落实核心素养,重视语文能力提高,重视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我们一定要接收到这一信号,反思和改进日常教学,以免毕业考试吃更大的亏。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部分。
10个选择题,全面考查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这十题考查内容如下:字音和汉字书写;结合语境理解字意;近义词选词填空;根据意思写成语;关联词语选用;语病判断;名言名句运用选择;标点使用;场面描写判断;名著知识。这些题型综合性很强,做一题等于平时做4题以上的单纯题目——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都各相当于平时的一个练习题。
三、学阅读部分。
分别考名句记忆书写能力、文言文理解能力和说明文理解能力。其中,解释引用的“时时勤拂拭,勿使然尘埃”一句难度最大,需要联系生活和较强的语感。
四、语文实践部分。
要求学生就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提建议,且多达5条。这再次指向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在醒目的位置张贴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标语,这本身就是两条建议内容。但学生不一定能意识到。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指望潜移默化,有些话就该明确地说出来。第8小题A选项中的“加强宣传”也是一条现成的好建议答案,不知多少学生能灵活意识和运用到?
五、习作是话题作文。
关于“友善”,要求讲“一个”故事。学生若要出问题,估计就出在审题时忽视“一个”这一字眼。“作文不长,对话帮忙”可以,“字数不够,心理来凑”也可以,只要是在写同一个故事。就是不能用“几个”故事来拉长作文。
总的来说,试卷既熟悉又新奇,出得很有水平。
要说瑕疵,我觉得考查课本记忆分量过重,除了习惯题5分,实践题5分,作文题30分,其余60分都与课文内容记忆有关。尤其是“学阅读”不分,古文片段是课文《画蛇添足》,现代文阅读《假如没有灰尘》则是百花园内容,这基本还是在考学生“记得”多少。完全没有课外阅读,我觉得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