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的定义
发展阶段
-
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体系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 人民安全为宗旨
- 政治安全为根本
- 经济安全为基础
- 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 国际安全为依托
国家安全形势
- 内涵和外延 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 时空领域 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
- 内外因素 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
国家层面科技安全保障能力的四个方面
国家利益免受国外科技优势威胁和敌对势力、破坏设立以技术手段相威胁的能力。
-
国家利益免受科技发展自身的负面影响的能力。
科学技术在某些时候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国家以科技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国家在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障科学技术健康发展以及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综合国力的能力。
-
我国正面临的国外科技优势威胁:
- 芯片
- 真空蒸镀机
- 高端电容电阻
- 操作系统
- 核心工业软件
- 航空设计软件
- 航空发动机短舱
- 激光雷达
- ……
-
新形势下各领域安全关联性
人类活动在各个领域的加速,不断出现新风险,且生态、社会、经济、资源、科技、政治等领域存在的风险相互关联。
二、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治理
-
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
生物安全包含什么
生物恐怖袭击、生物技术误用谬用、实验室生物泄露、新发突发传染病、两用技术风险……
两用技术:商用和军用" 双用途的合成生物学 -
生物安全的关注要点
- 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 研究、开发、应用生物技术
- 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 保障我国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
-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 应对微生物耐药
- 防范生物恐怖袭击
- 防御生物武器威胁
生物安全攸关民众健康、社会安定和国家战略安全
短期内,生物安全风险总体可控,但面临生物袭击威胁、新发突发传染病、两用技术风险等棘手问题;长期看,战略安全风险加大,亟需加强战略引导和技术攻关。
- 现代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的挑战
- 风险因素
- 传染病跨国界传播
- 生物恐怖的威胁明显增大
- 境外食品污染流入
- 污染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生物恐怖不是天方夜谭
- 全世界十余个国家具有生产生物武器能力
- 911向人类展示了生物武器的威胁及效力(炭疽孢子)
- 公共卫生领域的应急反应能力存在薄弱
新冠疫情相关
- 疫情的控制过程
-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
- 对于经济的影响
- 对不同行业的影响(负面冲击和机遇)
- 对重大工程的冲击
- 一带一路,在全世界建高铁、运河、港口(对外投资)
- 中国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
- 正面
- “中国模式”的全球性反思
- 积极对外援助,传递中国力量
- 负面
- 民粹实力高涨,全球仇恨情绪上升
- 应对供应链回流、逆全球化冲击
- 对国际赛事、活动的影响
三、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
-
自然灾害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但是可以预警,尽可能地减少承灾载体的破坏和损失。
减少承灾载体的脆弱性,增强其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部门在第一时间做好相关的防御与救助。
-
公共安全的支撑要素:
科技、文化、管理三足鼎立。
- 文化:安全意识、救灾文化。
-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必须依靠创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公共安全保障的思路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措施和技术装备创新。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必须重视编制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必须重视增强安全韧性。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民众是公共安全保障的主体,既是公共安全保护的主要对象,又是实施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
-
实施从个人到国家诸多层面的强韧工程
-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做好顶层设计。
- 辨识和防控突发事件风险,科学预警。
- 认识和评价承灾载体的脆弱性,增强其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
- 重视应急管理复杂性,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实现对综合风险的精准预判和对突发事件的高效应对。
- 重心下移,把基层作为公共安全主战场,夯实公共安全社会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 强化法制建设
- 增加野生动物相关条例
- 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建设
- 转变政府职能 转向公共服务
- 科学构建体制架构 减少职能交叉
- 提升公务员业务能力 增强干部管理能力
-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 提高政府人员应对媒体的能力 提升政府公信力
- 健全信息公开、媒体与互联网管理制度
- 客观准确、全面详细、迅速快捷、维护公民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 强化专家的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
- 疫情防控依靠科学、依靠专家,专家在疫情防控中具有关键支撑作用。
- 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 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社会组织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 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 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 社会力量的严格自律
- 以数字化带动管理服务效能
- 提升公民应对疫情灾情素质
- 提升公众共同使命感
- 帮助公众答疑解惑
- 多样化信息供给渠道(创新、广泛)
- 电视广播传媒
- 公众场所广播
- 指示灯牌
- 互联网
- 电话通知
- 短信通知
- 提升信息透明度
- 加强科普力度
- 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 注重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外溢风险及其应对政策措施。
- 减税降费、延期交税费
- 调整支出结构
- 扩大赤字,增发国债
- 对中小企业给予金融政策支持
四、面对疫情,大学生应该如何做
- 自我与家庭预防
- 丰富自我,做好心理调控
- 提升信息辨识能力
- 不造谣、不传谣,规范网络言论
结束语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做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 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对世界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产业环境、公共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巨大冲击,疫情缓解后我国仍将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 贯彻人才强安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学科建设。
- 大学生们创新前行,在积极对社会作贡献中、将实现自身的韧性增强和境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