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爷昨天去刷了《敦刻尔克》,这是诺兰的第一部战争片,也是诺兰第一次执导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看完爷一直在思考:这部诺兰“献给自己50岁前的礼物”,到底是不是一部好看的片子?
影片不算特别长,107分钟,但爷的前面不断有人掏出手机看时间,中场过后更有人陆续离场。但看到最后的人,当影院灯光亮起来,还是默默坐了几分钟,然后缄默离场。没有大喜大悲,却有暗流在心里涌动。有人给它下定义:喜欢的人会敬若神明,不喜欢的人将弃如敝屣。
这是诺兰给自己的任性之作,整部片子具有明显的反故事、反高潮倾向。作为一部战争片,大型战争场面极少出现,还几乎没有血腥镜头,更多的是寥廓的天空、海洋,以及乌泱泱的等待救援、撤离的士兵。简单、平铺直叙的故事,极少的人物对话,克制的人物情绪……你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部纪录片来看。
电影的开场,是压抑着暗流的静寂,几个年轻的英国士兵游荡在空无一人的敦刻尔克城区里,空中纷扰着德国人的劝降传单。
一个小伙刚捡了几张传单还有一个烟屁股,准备找个角落,抽着烟拉个屎,德国人的枪响了!跑动的士兵,不断倒下的尸体,观众也一起开始了大逃亡。
死里逃生的小伙冲到了沙滩上,我们跟他一起惊愣住了,30多万英国士兵乌泱泱挤满了敦刻尔克沙滩。呼啸肆虐的德国轰炸机、仓惶卧倒的士兵、横七竖八的尸体…告诉我们这群士兵面临着的是什么: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5月,纳粹德国装甲部队横贯法国,将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法国北部,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绝处逢生的退路,西面的英吉利海峡就是士兵们的家。
士兵们为了等待撤离已经战斗了三个星期,孤立无援、经常失去指挥,缺少睡眠、忍饥挨饿,步履蹒跚,但却一直保持着队形,在沙滩上等待上船……
诺兰对于时间和空间天才式的驾驭,在这部片子里也展露无疑。
电影开始分出了三条故事线:第一条,沙滩上,汤米等三个士兵想尽一切办法逃离人多船位少的敦刻尔克;第二条,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先生与儿子彼得、17岁少年乔治也离开英国,驶往敦刻尔克营救士兵;第三条,三架英军的战斗机在敦刻尔克上空与德国空军殊死搏斗,掩护大撤退的英军。
三条故事线刚开始仿佛毫无关联,看得人如云里雾里,直到最后,我们才懂得诺兰搭建的叙事迷宫。
三个故事的地点都在敦刻尔克,但处在不同的时间维度里:发生在沙滩上的故事是一个星期,发生在大海上的时间是一天,空中则是一小时。最终,道森先生在海上搭救了士兵汤米以及迫降的飞行员柯林斯,还有几近超载的落海士兵们。诺兰将这三个时间维度,完美剪辑在了一起,完成了烧脑的交汇。
但炫技绝不是诺兰这部电影的野心,他是在膜拜一次如有神庇的战争奇迹。
敦刻尔克大撤离,四十万士兵如瓮中之鳖在沙滩上煎熬等待,但英国政府的计划是力争撤离三万人。
政府动员人民去营救军队,本该被士兵保护的平民怨声载道、抨击上层的无能和腐败,却仍宁死不惧地投入到撤离部队的危险中去。
在德国炮火的猛烈袭击下,出现了驶住敦刻尔克的奇怪的“无敌舰队”:上千条各色各样的船,有颜色鲜艳的法国渔船,有运载乘客的旅游船,还有维修船拖驳、拖网渔船、英国空救援船、雷达哨船……有人开玩笑说:“英格兰所有能漂浮的东西,全部都去了敦刻尔克”。
这支极为离奇的船队,由各色各样的英国、法国人驾驶着。他们中有银行家、牙科医生、出租汽车司机、快艇驾驶员、码头工人、工程师……
他们中很多人明显是穷人,他们没有外套,穿着破旧的毛衣和卫生衫,他们穿着有裂缝的胶鞋,在海水和雨水中浑身湿淋淋的……(引用自[互动百科])
这些自发自愿去接运士兵的人民,在黑暗里“边靠猜测边靠上帝”的航行着,不抵达敦刻尔克绝不返航。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计划是力争撤离三万人,他们却最终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
本该集结起来保卫人民的士兵,在战争中反被人民集结起来营救,这到底是不是一件讽刺的事?
片中被营救的士兵,在抵达的码头上遇见一个自发给战士们送水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对每个形容狼狈的士兵都说着“干得好”。
他疑惑、惭愧、没有底气地说:“除了撤离,我什么都没干呀?”
老人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士兵仍然走不出心里的自卑,坐上回家的火车仍和同伴嘟囔着“他刚刚都没拿眼神看我们一眼。”
火车正在进站,他不敢看新出的报纸上关于敦刻尔克撤离的消息,也不敢看即将出现在窗外的人群,他说“人们肯定会冲我们吐口水”。
但他接到了从窗外递来的庆祝他们回家的一瓶啤酒,听到了人群欢呼的声音。
电影结束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段著名演讲里:
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作战…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什么是英雄主义呢?在诺兰的《敦刻尔克》中,漫长、无望、几近屠杀的等待救援后,再用丘吉尔名言结尾,我们似乎更能懂得丘吉尔讲出“我们决不投降”时的悲怆与壮烈,懂得士兵想回家的希翼,懂得平民与国同战的决心。
有豆瓣网友评论道:没有慷慨激昂,没有热血沸腾,没有英勇冲锋。只有惊恐的士兵,泥泞的海滩,阴暗的天空,求生的欲望,沉闷的气氛,压抑的绝望。战场就是炼狱,生命就是这么卑微…
面对惨烈的敌机轰炸,面对枪林弹雨,我们都是血肉之躯,我们都会害怕,但我们仍会为了活下去,为了回家而战斗。
一位曾参战的97岁老兵看过影片后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再见到他们,感觉我仿佛又在战场上与他们相见。”在诺兰眼里,“这就是最好的评价。”
爷建议还没看过的你,可以带着不那么期待的心情去看看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