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绵绵,乡愁长长
冬至,是隐在红尘最深处的等待
与你相见,不再遥遥无期
“冬至花败,春暖花开,此之生活常态,故无需惋惜”。
冬至何来?
一提到冬至,就感受到浓浓节日在其中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习俗知多少?
1.祭祖
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2.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
开始数“九”
在古代
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
择一“九”日"
相约九人饮酒
席上用九碟九碗
成桌者用“花九件”席
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
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
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
每字九划,
共八十一划,
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
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
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3.吃饺子
古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知冬至吃饺子已是风俗。"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吃。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便叫"饺子"。后人便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到现在。
4.吃汤圆
北方饺子,南方呢?
没错,就是汤圆。
南方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每逢冬至,都会制糕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在饮食上,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吉利,寓意年年长高。
5.吃馄炖
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