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先生讲《心经》(1)

       

叶曼“活到103岁”。

        喜马拉雅上有很多她讲的佛经,比如《楞严经》、《六祖坛经》、《维摩诘经》、《金刚经》等,短则几十集,长则上百集。她对《楞严经》感悟很深,曾在多个场合讲过“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南老的《楞严大义今释》是她校订的,共290集。她讲其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正文:   

        心经一共只有二百六十个字。这个经又短又普遍,差不多的人都会背。

        心经一共有十一种的翻译本子,在这十一种翻译本子里头最普遍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跟玄奘法师的译本。玄奘的译本就是我们目前的这个。

        心经是在贞观二十三年翻译出来的,心经这个源起,普通的经都是“先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地方,经文里说有多少大弟子跟他在一起,为什么缘故说这本部”。一般都是这样,这个经根本没有这样。一开始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密多时。跟着就问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请问是谁告诉舍利子的,是谁说的这部经”。有的经说,那时候释迦牟尼正入甚深的三昧大定,那么文殊就告诉舍利子,你知道修行像观自在菩萨这种修行是怎么修行的,于是一直说下去,所以说说舍利子的是文殊菩萨。等到说完了,释迦牟尼从定中起来了说善男子说得很对。另外的说法,根本就在大般若经里也有这种闻,如是我闻一些的。普通的经,我们说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就是如是我闻,一世佛在哪哪哪,有多少大弟子。中间的正文就是正宗分,流通分就是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

        把这经这么样分法是道安法师提出的,所谓弥天高判,古今同遵。我们称道安弥天,这是个尊称。符坚吧,大家都知道淝水一战,草木皆兵。他派十万大兵攻打下襄阳,所要的就是一个半人。一个人是道安,另外半个人就是习凿齿。习凿齿是非常有名的学者,四海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慕名去见道安法师,他说我是四海习凿齿,道安自己报的就是弥天释道安。道安以前把在家的姓取消了,于是按他的师父姓什么他就姓什么。于是道安认为这样不好,真正出家人只有一个老师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就按照本师的姓来姓,所有出家人都应该姓释,因为这是我们的本师,这个一直传到现在都用释某某就是这么来的。

        同时一个经书所谓弥天高判,古今同遵。这也是他提出的,一个经书一定要这么个分法,古今都是一样的。现在玄奘译的本子没有这个,开头就是观自在菩萨,其他的本子仍然有译的,把过去的译出来。也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世尊入甚深三昧,于是舍利佛因为受到世尊无言的指示,向观世间菩萨请求问观自在菩萨如何修法,于是观自在菩萨告诉他如何修法。这样的话前段也省了,观自在菩萨的后段也省了,就连在一起了,这是出于大般若经的。这本经据佛教史的记载是在贞观二十三年玄奘译好的。

        这本经我们先讲一讲它的题目。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出于大般若经,也是玄奘翻译的,他差不多花了五年的时间把六百卷大般若经翻出来。这六百卷大般若经谈的完全都是般若,可以说就在这二百六十字的心经里头,都包括了。假如我们能把二百六十字的心经完全懂得的话,我们就知道大般若经的精华了。

        所以我们现在来把题目讲一讲。摩诃一般翻译成中文是大,事实上不只是大。我们中国从古以来,译经是非常严肃、非常庄重的一件事情。从前的译经场,著名的译经场,像鸠摩罗什和玄奘的译经场,一个译经场几千人在那儿,懂梵文的先说出一句来,然后把它翻译成中国话,这个中国话需要又懂梵文又懂中国话的知道这句对不对,然后修饰、把它连贯,再拿回去反反复复,要这样不知经过多少遍的审核才能让这个经又信又达又雅。信是和原文相同的,达是不是说出来或写出来像其他的文章诘曲拗牙,而且文字要美,所以佛经主译和帮忙翻译的人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差不多都是老庄的大家、道家的大师们,文字好极了,简洁极了,对于佛理和道家的理懂得非常多,所以信达雅三者具备。

但是里面有五种不翻的:

1.印度有,我们没有的不翻。比如说释迦牟尼曾经告诉人家阿摩罗果,说这个地球就像阿摩罗果一样。它有点像苹果,比苹果扁。这个果子印度有,我们没有。那么还有像印度的许多植物我们这儿没有的,都不翻。

2.意译跟华文的译文容易混淆的。如智慧跟般若。翻译成智慧就会想到世智辩聪,普通人的聪明才智。咒语不能翻,翻过来很可能就不灵了。

3.我们都知道并且已经很熟的就不翻了。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和三昧。这些东西我们都知道是什么了,而且很熟了,所以不翻了。

4.尊重不翻。意义太多了不能翻。摩诃也是这样,因为摩诃不只是大。普通说摩诃迦叶,这是说大迦叶,因为另外从佛最先出家的还有三迦叶兄弟,以示不同。摩诃目犍连,就是大目犍连,以示和其他姓目犍连的区别。但是摩诃的意思不只是大,还有非常的胜,多,还有非常的宏宽,周遍,包含,那么深奥而且很长久,同时又超越。你看它包括的东西有多少。凡是提到摩诃的话,就包括这么多意义。同时普通我们说佛法,称到摩诃表示这个佛法不但是顿法,而且是圆法。所谓“顿法”不是渐渐的,佛法有顿有渐,慢慢修功夫到了有一天我们慢慢入道了。“顿”是我一下就明白了,当然这也是由渐来的,不是今天明白一点儿,明天明白一点儿。假设有人说可以让你但是事实上不可能的,真正的“顿悟”是一了百了,全都了了,而且这个“了”是完全透彻,不是我今天读了一点,明白了一点,我悟了,真正的顿悟不是这样。好比诸位有些人不认识我,有些人今天头一次见我。你们见了我,认识我了。这个认识我,你们怎么解释怎么描写。你就是认识了,这个认识是很秘密的,只有你自己了解。一认识了就认识了。不会说我仿佛认识她,只有我们自己了解。一悟就悟到这叫“顿悟”,必须是顿悟的,这叫摩诃,必须是圆满的。你可以修,人人都可以修,你可以证悟的,而且可以用在所有万行的,包含一切,这样才能称为摩诃。所以摩诃的意思包括这么多这么多。谈到般若也是这么样,也是不翻的东西,就怕跟中国的智慧混淆,同时也是对它的尊重。这个般若,这一个大觉,是圆满的,永常的,这一种觉我们称它为般若。当我们有这个觉以后了于是我们有三得,这个得真是大家读了老子的道德经的话,才知道道德两个字怎么讲。“道德”不是说我今天这个行为怎么样,不是这个道德。道德者~是这个就是道,你遵循这个道而有所得,德者得也。

        当我们人大觉大悟以后有三种得,这三种得我们就叫它“三般若”。

1. 实相般若:你了知这个般若的理体,这个佛门里所谓法身,所谓真如,所谓法界这一切切的本体是什么。这个本体是离一切相的,把一切相都离开。我们没有办法说这个就是佛法。这就跟道家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一样的。凡是一个东西我们就它就是道,假设说就是这条道路就是我们应该走的道,就不是经常不变的的道,因为它只代表这条道而不能涵盖其他一切。所以实相般若离一切相,不可以说这个东西就是佛法,可是这个东西人人具足的,每个人都有。所以释迦牟尼悟道了以后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人人都有,我们个个圆成”。这就是般若的实相实性。但是证到这个实体般若只有佛跟佛才能了解,你到了佛的境界才能了解。我们普通说这个怎么样,没到这个程度,连菩萨都不敢说。这个究竟的实相只是诸法实相,无相无不相。我们拿个最世俗的、最眼前的东西来解释它,但是诸位不要执著啊。好比电,电在哪里?电灯、电扇、电炉、电冰箱,电在哪里,电的相是什么,但是无不相。只要有了电,可以让它冷,也可以让它热,可以让它动,可以让它不动,可以发声音,可以静下来,可以放湿气。给它什么样的缘就起什么样的用,无不相。我们拿这个解释来描写所谓法体、法身、理体般若的实相。这是说当我们真正得到般若以后,三得的头一得就是这个实相般若。

2. 观照般若:是我们有这个般若知道能够观照实相的实实在在的智慧,不是我们这个世间普通的小智慧。世间的小智慧我们都以为自己很聪明,而说实在这个聪明智慧常常是明天知道多一点儿,今天就不行了,就不是永常的了。这是一个常智,实智,我们用这个智慧可以观照实相。

3. 方便般若~就是我们善能分别一切法,但是于第一义谛而不动。我们完全可以起用,但是我们本体从来没有动过,不动不摇不来不去。

        所以说我们能够知道这个般若,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这三种的得。这三种得是让我们既知道本体,又知道它的起用。


        波罗密多,波罗是彼岸,密是到达了,多是了,就是彼岸到了。有人简称波罗密,这个意思就是究竟了,全都完了。我从这个岸到达了彼岸,这是比喻,我们是在生死的此岸,我们到达了涅槃彼岸后一切事情都究竟了,都完了,我的心愿都了了。还有叫度无极,就是说所有我们最多麻烦的、给我们最多烦恼的这些东西全都没有了。

        我们菩萨修的是六度波罗密,六种方法。我们修这六个方法,我们可以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这一切自行化他的事情都做完了,我自己的自受用、跟我教化别人的他受用,我自利利他的事情都做完了,这事情是究竟了,到了最后了。我们修这六种方法我们都可以从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变异生死)到彼岸以后。

        婴儿生了,老人死了,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出戏,人死如灯灭,不是的。有的是说来无所从来,去无所从去。实实在在是在我们没有到达彼岸以前,这是分段的。我们活这一段,前辈子活另外一段。假如说我们有宿命通的话,我们可以知道你跟我的关系,我跟他的关系,为什么我们看到有个人就会很喜欢,无缘无故的,可爱又喜欢。有些人看到就讨厌。有些投缘有些不投缘。这些东西假如说你有宿命通你差不多都知道。我们这段生死不是死了就完了,没有的事,后头还有很多,一段一段的来,这是个分段生死。

        除了分段生死,我们还有变异生死。好比说从前我无恶不做,现在呢,我受了好的教育,我幡然悔悟,我从坏人变成好人,这是变异生死。好比说我开始修佛法了,我成了一个佛家弟子,我守戒律,我跟前面的普通人又是个变异。可是这个佛家子弟,我只修小乘,作自了汉,可是等到听到大乘佛法,知道不能自了,不但自度而且要度人,这时候我就变了,从小乘变大乘了。这又是变异生死。我们人有很多的变异,就是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就是变异生死。

        那么把这个变异生死和分段生死都取消了,都不再经过这些了,到了这个境界就有两种涅槃。所谓涅槃是不生不灭,假设我们超越了分段生死,但是变异生死的果还没有灭,这叫有余涅槃。假设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都没有了达到的涅槃境界这叫无余涅槃。所以说我们看涅槃有“”有余”有“无余”。好比说小乘的证了阿罗汉果,阿罗汉要经过四禅八定以后,再经过灭尽定,这时候到了把第九次第定都圆满了,才可以说我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分段生死没有了。好难啊,我们打打坐,气机动动我们以为了不起了,还没入初禅呢。很难的这个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说到真正的一切的情都没有了,连变异生死都没有了,没有再往前进的了。变异生死是我们由恶人变凡夫,凡夫变小乘,小乘变大乘,大乘到菩萨。连这个都没有了,才真正到了无余涅槃。这就是说波罗密多,是我们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一共有六种方法,“布施、持戒、忍辱”这前三个是对别人的,“精进禅定”是为自己的,般若是最要紧的一个波罗密。

        为什么把布施放在第一个?因为善财难舍啊,人生最重要的什么东西,我们常说钱财儿女动人心,一个是钱,一个是孩子,一个是情,一个是利。我们能够布施,布施是为了去贪。因为所有的罪过恶业都起源于贪。而这个贪都是吝啬。我们要去吝啬就用布施。

        这个布施又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把钱、财物分给人家这叫布,就是布满了一切的布,把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好处施给别人,这叫施,就是说我们让别人占到好利,财物给人叫“布”,利益给人叫“施”。

        头一个财布施,我们能够把自己最舍不得的东西拿出去帮人家的忙。

        第二个法布施,我们自己知道最好的东西,非常好有用处我们拿来教给别人,这是法布施。

        然后呢,就是无畏布施,别人有危难,别人有恐怖,我们去安慰他们,我们给他们依赖,让他们免除恐怖,这是“无畏布施”。人都是很软弱的。假如世界上就剩我们一个人,我们会很害怕的,我们觉得很孤单,所以我们要结成团体。不但结成团体,我们害怕的事情太多了,我们怕穷,怕老,怕死,又怕没有人帮我们的忙,所以我们都要集在一起,同时找个最高的领袖,他能帮我们的忙。所以我们人需要个领袖,而且是很强的领袖。强人政治就是这么出来的,就是利用我们这个心理。假设我们找不到呢,我们也要创造一个,所以美国有超人,我们有剑仙,我们做不到的希望有个人能做到。

        除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同喜布施”,就是说别人做了什么好事,我们跟他一样“欢喜赞叹”。好比说这个人做得很好,我们常常很吝啬去夸人。有时候我们把钱给人还大方点儿,当我们夸别人的时候是很吝啬的,怕把他惯坏了。其实这是很笨的方法,人是越夸越好的,不会越夸越坏的。尤其是对真正努力的人,我们夸他你真是太好了,你真负责任,他比从前还负责任。至少在他劳累的时候有你这一句就跟喝了一杯水一样的,清凉极了。这种布施就跟拿钱救人家急难一样的。还有就是别人有一件好事发生了,我们对于别人的任何好事发生总是嫉妒,这好运气让他碰上了。我们从来没有把别人的得意的、高兴的事情把它揽来变成我们自己的。我们生嫉妒心,别人做一件好事,我们总是说谁知道他是什么目的。我们很难得说把这一个同喜心布施给人家。假设我们把同喜心布施给人家,你想想我们一天得到多少。别人张三李四的好处我们跟他们一样高兴,我们的高兴有多少,对不对?别人做的好事我们从心里欢喜赞叹,我们每天有多少高兴欢喜的事情。这都不必花钱就可以布施的。

        所以说这个“贪”不只是钱财的贪,我们对于我们的私心以及对自私自利的吝啬,要去掉只有从布施入手,所以头一个是“布施”。

        然后第二个是持戒,持戒就是为去“贪”的,我们人没有一个人说是我已经够了,我已经太有钱了,我已经地位太高了,我已经东西太多了,没有。我们永远不停的我要我要我要,整天不停的要。那么把这些要的东西来,然后没有得到的时候我们拼命去找,我们永远比高我们一层的人去比。得不到于是杀盗淫全都来了。

        从前是说饥寒起盗心,现在不是啊。现在这一些并不是说他们饿了,他们吃不饱或穿不暖,没办法生活。他们是要更好的东西,这样的话去杀人。而且杀人杀得非常残忍而且非常没有道理。整个这个社会需要知道有所不为,要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做,什么东西不可以做。那么天底下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报应很快很快,不但是这一辈子要受惩罚,这个带来的业力非常可怕。所以说真正持戒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贪嗔痴在什么时候打止。所以释迦牟尼临终的时候,阿难说世尊走了,我们以什么为师呢?释迦牟尼说以“戒”为师,本来这个律是小乘的,但是现在是大、小乘共有的。修大乘的人也要研究律。

        第三是忍辱,是为了去“嗔”念。我们人哪,很容易发脾气。当我们一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就气糊涂了,什么糊涂事都做了。所以说一念嗔心起,千万障门开,所有障碍你的门都开了。

        我们看,小的在大街上,你看到不顺眼的人现在都要少看,好多地方常常就为了瞄一眼说一句话嗔念就起来了。这种嗔火起来不得了,凡人由此惹出杀身之祸或很多的烦恼,就是我们修行的人这一关也最难过,因为嗔火能够烧功德林,你所有修的功德拿嗔火一把就烧完了,所以嗔火很可怕的。为什么我们嗔?由“我执”而已。我看不惯你,因为你伤到我,我看你不顺眼,一切都由我而起。这个我执越深的人嗔念越大。好比说像我,这个毛病就很不容易改。一个人太笨了,我也发脾气,怎么这么笨呢,嗔念起了自己赶紧制止。或者早上打开报纸,这是我嗔念最大的时候,这个事情嗔念起来了。晚上打开晚报又是这些事情,嗔念又起来了。这个东西自己要控制。所以我常常念地藏王菩萨,他住在地狱啊,地狱不空,他誓不成佛。住在地狱的都什么人呢?是十恶不赦的人。我们只有不时的南无地藏王菩萨,他在地狱里和大恶的人在一起,他去度他们。我们得要有这种大悲心这种大愿力,自然嗔念慢慢减少。

        我们假设能知道自己这个嗔念之起,是由我执而起的,那么我们把“我”分析分析。我在哪里,哪个是我?现在身上这些器官,一个一个都可以换,现在可以换到心了,将来有一天换到脑,没事都可以换零件,那么哪个是我?假设说思想是我的话,我们遇见一个善知识听他讲了一席话,我们读了一本好书,我们的脑筋、思想都变了。刚才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了,哪个是我,能够把这个想想。我实在是时时刻刻、一分一秒的老去,往死走,不但分段的生死,而且变异生死,我时刻都在那儿变,哪个是我呢。把这个想通了,我执就减少了。我执都不太注意了,身外的名利权情这些东西更虚无缥缈了。

        所以说忍辱我们不但可以保护我们,也保护别人。不但保护别人,也保护我们。我们常常想这个脾气不能不发啊,压下去是要出毛病的,多少人都会这么说。没有的事情,不是压下去,压是功利的缘故,是不得已的缘故,是化掉,就是这么想想。这么做下去会有什么事情发生,退一步想,假设我跟他异地而处我会怎么样。这么想天底下的事情都化掉了,不是压下去,压下去会得癌症的。前三个都是在化他。我们人跟人相处,仁义的仁是两个人,没有两个人,仁义不成立,就没有仁这个东西。这前三个波罗密多都是对别人而有。以下是自己做功夫。

        第四个就是“精进”,是为去什么呢?是去懒的。我们很懒啊,我们很姑息自己。学佛啊,也跟作学问一样,如逆水行舟啊,不进则退。学佛更容易退转。我们看到据说台湾每一年有个十来万出家的人,但是到年底的时候也有个好几万出家人不见了,为什么?还俗了。当他学佛的时候,尤其是刚刚学佛的时候,真了不起啊,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东西。所以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靠着佛卖钱。有多少人在靠佛卖钱啊!

        我们学佛,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绝不能说学了三天佛,就说我都明白了。我学了二十八年了,越学越觉得佛法简直是深不可测。那么但是学佛有一样好,就是学佛功不唐捐,用一分功一定有一分得,不是得失之心,是说你真正下功夫下去了,绝对不会白费的。那么我们力量虽然很小,佛法这么深奥,但是水滴石穿啊,功夫不怕深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刚刚学佛,过去多生累劫以来我们造多少业啊。我们这个皮囊装的东西,积攒的习气多极了。就好像装酒或肉的坛子,一个罐子都这样。把酒或肉倒掉了,味道还在啊,洗多少遍味道还在。我们人这个皮囊里装的东西更厉害,酒肉只装了几天哪!我们装了多少生生世世的习气,贪嗔痴慢疑俱全。在这里面这个味道臭得不得了,我们现在说这个贪嗔痴慢疑我都不做了,你不能说不做了我立刻变成一个新鲜的人,臭味还在啊,习气还在啊。所以我们要把这个东西慢慢把这个习气洗干净。你不能够说学佛学几天立刻见效了,我就看见佛来接我了,我见光了这样那样的,没有的事情。

        学佛还有一样我们学佛不是为福报,一个朋友打电话来,他说好悲观啊,他说你看到密宗做的广告(当然不是密宗了),说是学了密宗以后怎么样发财,怎么样长得漂亮,怎么样福慧、福报都来了。假设学佛是为了这个的话,你们得不到的,没有,学佛不是为福报。

        学佛是光光明明的,活活泼泼的,正正大大的,是活的,这个东西是智慧的。所以佛是什么?觉啊,觉什么?“觉悟生死”。我们学佛是为了“了知生死,了脱生死”,小的是为了去烦恼,少惹麻烦。而不是说得福报,又升官、又发财,为了恋爱成功,生个大儿子什么的,要是为了这个,求任何其他的神都比佛灵得多,所以千万不要用这个去求佛。

        佛都不是这样的,佛是让我们“增长智慧,增长德性,减少麻烦”,而更高的是让我们得到“般若”。所以说我们不可以得少为足,刚刚懂了一些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我已经深通佛法了,差得远了,不可以得少为足。尤其是不可以未得言得。我得了什么了,听别人说了,看到书上写的,都安到自己身上,这是大诳语。

        学佛也不可以因为灾难穷困。学佛怎么佛菩萨都没保佑我啊,你看我有这么大灾难,还穷困。有个人学佛眼睛瞎了,就恨恨的念佛,信了佛怎么会变成这样。

        所以学佛以这些为目的都会退转,凡是退转的,都是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学佛的原因都是世间的目的,不是真的,所以说我们要精进,佛法虽然是非常深奥,我们用正智、正信来学佛法,只要我们不半途而废。所以佛不是迷信的宗教,是智信,你越明白得多,越信得深,而不是说我迷信它。我们为什么迷信?我们迷信是因为什么能给我好处,不是的。

        佛法无主宰非自然。没有人主宰我们的祸福,佛都不主宰我们的祸福。佛也不能让我们悟,我们悟也不能从别人悟,我们要明白什么东西,修行什么东西,绝不是哪个老师或和尚,甚或是亲如父母子女可以帮我们的忙,不可以的,都没有办法,都是我们自己自作自了,非得自己了不可。要不然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那些人都得道了,多少人都没有。他的亲堂弟、许多人都没有得道。为什么?根器不对。所以说精进绝对功不唐捐。

        第五个是“禅定”。禅定是一切修道的共法。一定要“定”,好比在儒家说,学问之道无多,求其放心而已。做学问没有别的,这个“放心”是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而已。我们禅定:数息也好,观明点也好,你是持咒也好,你用任何的方法也好,念佛、观想也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摄心一处”。摄心一处就是“不要让你的心追着外面的尘跑掉了”。

        禅定不是只是佛家的,一切修道的人都要讲禅定。“这个禅定就可以治我们散乱”。说实在,我们这一天从早到晚都是在乱哄哄中过去的。所以很需要定下来,自己能够深深地、清清静静地想一想东西。而这个想不是妄想。因为能够有“定”才能有所得。

        所以第六度是“般若”。般若用中国话说就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去“愚痴”。我们知道许许多多的烦恼、痛苦都是因为我们愚痴而来的。因为愚痴我们自己惹了很多的麻烦。我们好多人以为聪明就是智慧,不是的。小聪明这些常常会惹很大麻烦。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世间的“大智慧”都可以让我们减少很多痛苦,更不用说佛家的所谓般若了。

        我们的颠倒妄想,颠倒把不常的执以为常,很苦的事情以为乐,不是真正有我的,我们执以为我,很污秽的我们执以为净。所以把不常不乐不我不净的东西执为常乐我净,这是颠倒。妄想就是“自己不能作思想的主人,而是追随着外头的缘牵着跑了,我们成了所有外尘的奴隶”。我们所有的毛病都是因为颠倒妄想,而颠倒妄想之所以有,都是因为我们愚痴起的。世间的罪恶都是因为这个发生。

        假设如这个般若我们有了,它是自己生出来的,这个般若不是从外头来的,也不是谁能给我们的。因为所谓世智辩聪,世间的聪明都是必须因为外境才有,好比说我们看到一个什么东西而明白了。耳思聪,目思明,一个是耳朵的事情,一个是眼睛的事情,但是真正的般若是从“内心自己生起来的”。

        你们写文章,画画的、搞艺术的,突然间你们会觉得有个神来之笔,这就是世间的般若。这个东西哪来的?这是凭空出来的,不知道怎么来的,突然间就有了。真正的般若是“我们的自心常生智慧”。所以六祖见五祖的时候就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个东西必须“定”下来才能够知道,定的话呢必须把贪嗔痴去掉。去贪一定要布施,去嗔要持戒要忍辱,把这一些东西都没有了,于是般若自己生起来。

        般若不但使我们“明心见性,得到真智”,而且由这个般若呢,我们可以生出观照的功能来。这个观照的功能可以让我们得到方便权智。好比说我们看古今多少的这些大德们,当他们悟道以后,他的般若生起来,他可以在任何场合答复任何问题,所有世间出世间的东西他好像都知道,这是般若,这是方便权智。不但有了根本智,能够见到所谓的法身,所谓的真如,所谓的实相,这些无相的实相,而且有很多的方便权智都可以得到。所以说般若度这是我们最后要得到的东西。

        因为佛法是一个智法。信佛是智信,不是迷信,学佛要智学,不是迷学。因为佛法是般若的。有了这个功德,你得到了般若,见到了所谓实相了以后,你才能经历圣位,初地菩萨、二地菩萨,一直到成佛。所以没有般若不必谈其他的,什么我悟道成佛这些东西,都不是究竟,是善境界,不作圣解。假如你把这一些东西小小的聪明,小小的悟道,小小的见道,而没有见到那个所谓的实相,都不是究竟,都是过程的,必须要得到真正的般若。而这个般若可以让我们不但达到大觉大悟的境界,而且功用无穷,从中生出无限的妙有来,所以才称为摩诃般若。就是不但使自己自度,而且能度别人。假设只能度自己不是摩诃,这是小乘,不是摩诃般若。假如说我们真正得了般若了,前头五度都解决了。

        怎么样呢?我们布施的时候可以三轮体空。这时候布施没有任何后悔的心思,自然极了,不是我布施,也没有人受布施,也没有布施的什么东西,没有后悔的心。

        持戒一定很坚固。为什么持戒?因为我所以这件事情不做,因为这件事情必须这样。我们现在持戒,哎呀,这个会有因果吧,会有报应吧,会犯法了吧,现在持戒是这样的,甚至于学佛受了戒,这是犯戒了吧。犯了什么戒,有没有拿本子记你的功过,没有啊。等到你到了真正大般若的时候,这个持戒自然极了,不会觉得怎么样了,就应该这样。所以这个持戒一定坚固。

        那么忍辱呢,也不会勉强了。我们说世间上最难很难很难的就是别人当面骂我,背后批评我传到我的耳朵里最难过了。我们几个人能忍受别人指着我们批评我们,很难得的。那么这个忍辱一定不是勉强的。别人所加诸于我的,我根本也没有觉得勉强必须忍耐的。

        “精进”也很自然,自然而然就必须这么做,不会有懒惰的事情发生。禅定也不会散乱,不必说我要禅定,不能有妄念,那时候就时时刻刻都在定中,自然都在定中,我自己是我自己的主人。所以说般若只要有一个般若,就可以摄住前五度,也可以说前五度只是为这一度。前五度所有这些都是手段,目的是得般若。所以称为它摩诃般若,最大的。这个摩诃般若也就是佛门真正的精华,佛门真正最要紧的东西都在这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45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49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960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7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68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0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6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7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5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46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6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6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