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梁艳分享第七十九天。网络五期初级。2017.08.04
这两天的晨读都是熙琄老师关于“咨询师是否可以为朋友、家人做咨询”、“转介”、“另类访谈”章节。作为专职咨询师,从专业伦理角度是不可以为朋友及家人做咨询的,但可以转介给信任的其他咨询师,也可以非咨询师的身份与他们做访谈,用熙琄老师的原文即:“有一种访问是人类学思维访问,就是如何去请教夫妻、家庭他们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生命经验,不用处理,也不做治疗,而是去理解,让家庭在述说里回顾、整理、沉淀和反思。我的角色是学生般的访问者,多去请教,开启说故事的空间。”说的通俗点,就是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静静地听他们的诉说,始终保持理解和好奇、陪伴和支持。对于像熙琄老师这样的大咖,容易做到,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做到是相当有难度的。就如今天原来的同事(称A)打电话诉说另一同事(称B)的不是,语气很是气愤和激动,A估计B有心里问题,凡事表面上客客气气,大大方方的,实际上心胸狭窄,喜欢背后给人穿小鞋,暗中耍心机,在单位不受欢迎。B也是我以前单位的同事,对她我很是了解,却如A所言,表里不一,城府很深,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比较阴险的、有“野心”的人。我打心眼里也不喜欢B。挂了电话,我在想,如果此时此刻B来找我做咨询或找我给建议,我会怎么做呢?结合这两天的晨读,我思考着如何可以帮到B?但每每想着想着,思路就跑偏了,眼前浮现的是B的种种不是,以及B是否是真心要改变,还是耍什么花招?根本做不到以未知心对待、不预设、不评判。正如熙琄老师所说,双重关系所带来的立场不够中立,会带有原来的偏见,偏见又不专业,就可能有失公正,甚至会带来伤害。原来对熟悉的人做咨询真的是出现状况的,尽管自己刚刚只是就事论事的一个假设。通过这件事,足以说明,焦功不到时,切忌“初生牛犊不怕虎”,盲目地、自以为是的、奔着都是为人家好的心里对朋友及家人做咨询或用焦点理念(心理学知识)去指导,告诉人家为什么做的不对、不好,如何做是对的等等,也不管人家真正需要什么。初学者可以像刘老师晨读解析说的那样,真诚的做到尊重、倾听、理解、支持和陪伴,也许什么都不做,你本身的态度和适时的引导,就已解开了他们的心结。
通过同事A和B的事,使我想到当下自己如何将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那就是,与孩子和家人相处时,多用焦点五个聚焦看他们,慢慢培养能观察到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例外事件,同时做好自己该做的,如练习倾听,练稳,练换位思考,练接纳、练做好水引子等。再就是不要总想着用焦点眼光挑剔、评判他们,对朋友坚守“不求不帮”原则,有求时,尽量以对话方式或熙琄老师说的访谈方式,引导他们发掘自身资源和力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以行家的身份、专家的角色指导、建议、使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