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持续地投入,坚持积累,未来24周,从零基础开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个课程中,让自己成长。
道,个人成长理念,术,自我管理方法论,器,工具。学习通过有效使用工具,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达成个人成长
非常喜欢老大的个人成长理论那张图,首先看到v8.0的时候,我就震惊了一下,想想自己几乎从来没有超过v3.0,瞬间就感到了差距。回到这张图本身,什么是个人成长?个人成长,就是从现状到目标的过程。我目前所在的地方,和目标之间会有差距,要先找到差距,然后用资源和保障方案去执行积累,弥补差距,积累可以产生保障,资源和价值。
自我管理,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状态。找寻目标方向,朝着目标前进。不是设置了一个终极目标就可以的,还要有一个个小目标,并且持续行动和积累。
红色是目标管理,黑色是行动管理,蓝色是知识管理。三者结合,实现自我成长。
积累,创新,应用,是一个pdca循环系统。积累的环节做不好,就很难实现创新。
分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开始看起来很麻烦,但是一旦把每个环节都拆分好并且熟练掌握,就能很快串联在一起,就像打篮球一样,开始一个个动作拆借,学习,纠正,但是一旦熟练了,就能很好地连在一起运用。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一位导师曾经对我说过的话:“If you want to be a masterpiece, you must masterthe pieces.”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必须进行精深学习和训练,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进行专门针对性的训练。在教主的带领下,我们不断学习着各种各样的拆分,非常佩服教主的分解能力,从大的方面来说,把个人管理分解成目标管理,行动管理,知识管理,从小的方面来说,教我们把每天的项目分解成可以执行的行动,目前在参加掌控每一天的课程,已经深深感受到拆分成行动后的好处,分解果然是利器啊~
教主提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每天阅读一点,然后把阅读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并且收集大家的反馈,然后就会拥有各种各样的关于这一点的想法,拥有一个新的框架,再串联成体系。这一点非常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今天把这一点实践到每日成长感悟中了。社会化分享很重要,学习,思考,实践缺一不可。
很多事情,看着简单,但是自己一做才会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做场外品头论足的观众容易,但是却很少有人敢于进入场内,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学习体会,去接受别人的反馈和评价。但是一旦敢于进入场中实践,就能收获到场外观众完全收获不到的感悟,才能真正把这部分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不但可以让自己不去轻易评价他人,更可以让自己在遭到旁观者评价的时候不至于沮丧泄气。
成功和失败都是短暂的,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幸福基础值。要不断分享实践,站在快速成长的顶端,持续地积累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