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上周六跟朋友一起去省图听了合肥学院中文系教授王世朝主讲的《谁偷走了你的幸福?》,这是由湖北省图书馆主办的大型公益讲座活动。讲座还未开始,几岁孩童到耄耋老人各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就已挤满报告厅,还有很多没有座位的直接拿个垫子坐在地上或者站着来听王教授的讲课。
是啊?我们都渴望幸福,都希望过得幸福。听完讲座,受益匪浅。在物质社会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对生活的要求也更高,各种压力也接踵而来。我们不满于现状,买了第一套房还想买第二套,买了第一台还想换更好的车,新衣服款式出来得赶紧去淘几件......总之,我们被各种欲望牵引着,这山望着那山高,欲望没有尽头,在各种各样的欲望背后,不禁要问,这样的日子过得幸福吗?
《春秋》名篇《郑伯克段于鄢》讲述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后来郑武公死后,庄公继位。然而其母亲并未放弃想让小儿子当国君的梦想。大儿子郑庄公于是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埋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并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让郑庄公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既能与母亲相见,又不会违背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于是母子各好如初。
武姜的大儿子作为一国之君,她自己本可以过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然而仅仅因为生育大儿子难产就偏心对待两个儿子,最后落得本该互相扶持的两兄弟兵戎相见,幸福生活因为一念之间而溜走。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则告诉我们要想幸福在处理事情就得机智。曾子一次去瓜地锄草,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其父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如果大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之下将其打死,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造成终身遗憾。
由此可见,要幸福不仅要节制欲望,还要拥有智慧。水珠放弃了自我,成就了大海,最终使自己也能源远流长成为永恒;风筝放弃了自由,有了线的牵绊,才得以飞向蓝天,俯看大地。
听完讲座,走出大厅,旁边的一个女孩子说到“幸福就是这么多人爆满听讲座还能有座位”。是啊,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节制欲望,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真切的感受生活,我们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