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害怕他不存在。
双雪涛的短篇小说集。之前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名字,自然也没有看过他的作品。初看后觉得每一篇都游离在怪诞和现实之间,夹带有一点奇幻的质感。
百度百科中评价双雪涛的作品主题主要为书写青春和城市乡愁。不过本书中的小说主旨明确性不强。也许双雪涛自己都没有刻意去表达这两个主题,只是后来的评论家们总结出来的内涵。一篇文章一旦发表了便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标准答案。
本书中,不同形象的少年粉墨登场,不过比列并不大。因此关于少年们的执着与无处宣泄的狂热,自然不可能认为是创作的主题之一。相较于青春,“父亲”这一主旨在多个故事中通过不同方式出现,同时又无不例外带上一点英雄迟暮,被生活不断锤炼的悲怆。可能是所有人随着年岁日增,阅历上不断贴近父亲当初的模样,相较于终将逝去的青春,对父亲的情感反而日渐深厚。至于城市,所有的小说都立足于城市做为发生点,只是乡愁到底从何体现?原谅我没有读出来。推测,双雪涛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但毕竟祖先来自北京,血脉中对北京的认同,孕育出对北京的渴望也传承出奇异的乡愁。
全书最不习惯的是长段落的行文方式,尤其是将人物对话挤在一段中,稍不留神可能就看错了发言人物。特别是看过古龙一句一段的对话方式时,觉得这样的排版视觉压力特别大。
所有小说中特别提一下《女儿》。
《女儿》的确值得放在第一篇,双平行线的结构,故事中套着另一个故事。一边是两个作家通过网路惺惺相惜,交错才华,伴随黑夜逝去不了了之;一边是杀手和老者的对冲,是满天飞沙的西北中人心的浮动和无人可知的结局。最终杀手的结局到底如何,故事中以“他”不再发送任何邮件,逼得“我”几近癫狂结尾。我们也合着保险柜中的马屁,无法知晓杀手最后的选择。这个结尾还隐隐透入出些许嘲讽的味道。我也有过一次追连载小说的经历,至此之后便立誓决计不再看任何没有完结的作品,如果不小心入坑了怎么办?只能想方设法转移注意力!所以小说不写完,会被杀手刺杀的哦!
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提一下《女儿》,不是因为剧情,是因为它嘲讽的对象。感觉双雪涛小说的整体完成度本也不高,好似没有写完便突然停笔,全文结构随心所以,兴之所至便写起来,兴致消失了便收工吃饭,无所谓读者是不是读得懂、是不是读得舒服。有《故事会》式的怪诞,同时缺乏仪式感带来的震撼力。夸张地说,还有故弄玄虚的意味,使得小说体验感不强。看完后,往往心中是追连载断更后的抓狂,而不是意犹未尽地惊叹。双雪涛这一篇故事怕是写给自己看的,顺带调侃一下自己。
鑫鑫说:民国的故事十有九悲。当然她在说这话的时候针对的是言情小说,不过放到本书中也依然适用。《sen》和《武术家》这两篇的剧情从一开始便有悲剧的基调。加之独有的社会背景,军阀、战斗、革命、才子、义士,这样短暂的三十八年中涵盖了如此多的元素,可能只有乱世才能塑造澎湃的激情。可偏偏那风华绝代的浪漫又是建立在尸横遍野的火车站之上,建立在百万华夏儿郎血染黄沙的疆场之上。这三十八年中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也不可能共情。但是却可以猜测,每个人都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想要活得更好。
最后猜测:双雪涛应该很爱吃苹果,小说中出现最多的水果就是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