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大学毕业时,在全班同学的毕业纪念册上我填的愿望是: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优秀英语教师。
这个初心从上班至今,丝毫没有任何改变。为了实现自己的初心,我一直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1997年我大学毕业后,到一所厂办学校做了英语教师,当班主任。那个从外地来到新乡的一无所有的我,多的是时间。我听老教师的课,听组长的课,不懂就问,放学了也总是加班加点。我的教学成绩优秀,一度成为个别老教师嫉妒的对象,因为厂办学校虽然工资低,但是有课时补助,有考核奖,我总得第一。
在班级管理上,我没有经验,但周围的老师都帮助我,手把手教我管理。对待学生严而有爱。在学习上,我从不嫌弃任何一个学习差的学生,积极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厂办学校学生生源比较差,除了工厂里没钱的工人子女,其他都是农民工子女。家庭困难的学生很多,虽然我自己也不富裕,但是总想法设法去帮助他们。我记得当时班上有一个孩子家庭特别困难,父母都是打工的,工地在北站,经常中午不回来,他经常饿肚子,我给他买鸡蛋买面条,甚至带他到我宿舍吃饭。学生在网吧上网不回家,我会挨个网吧去找他。
第一届学生初三毕业时,我教的两个班英语英语成绩在全市52所中学中平均分排第三。我甚至成了厂劳动模范。学生来我们学校上学,会挑着进我的教的班。我以为我很优秀。但是,一走出去,我感到了自己的平凡和平庸,发现自己与优秀的老师相比真的差的好远。
2000年,上班三年的我第一次参加市优质课大赛。在21个选手中,我是倒数第四名。优质课的失败,让我意识到我专业能力的缺失,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我的教学理念都需要更新,这让我感到恐慌。我不能让自己堕落,更不能辜负学校对我的培养。我必须逼着自己进步,从此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只要市里有公开课比赛,我场场必到。一听到底,在此期间与周老师结缘。周老师大概是被我的学习精神所打动,她当上教研员以后给了我更多的机会让我在专业上成长。
开始时她让我校对教研室编的教学资料,期末考试卷子,然后让我出考试卷,参编听力教辅资料,这些让我学会了严谨。也让我学会了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
她还让我做新乡市口语测试的评委,经常与中心组的优秀英语教师和各个学校的教研组长,我不仅从这些优秀的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也得到了他们的指点和帮助,让我不断成长。
2003年暑假周老师让我参加了新教材改革后的首次培训者培训,这次培训者培训有大量的专家输入的新东西,进一步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非常受益。2004年,充电四年后。我再次参加市优质课大赛,我得了一等奖第一名。但随后的两年,由于家庭原因,我又懈怠了。2007年我第三次参加市优质课大赛,只得了个二等奖。
我意识到唯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我摆脱平庸。在学校的引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读魏书生,读李镇西,读克拉克,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卢勤,读毕淑敏,读周国平,还随着孩子读杨红樱,郑渊洁,沈石溪,曹文轩。我做课题,研究英语课堂教学。写论文,多次在市里获奖。组织学生活动,多次受到学生和学校的好评。2008年,我被评为新乡市模范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级文明班集体。2009年我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是阅读让我告别了平庸,是奋斗让我与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团队相遇。
2010年,我被调到现在的市属重点学校二十二中,从此在更大的平台与更优秀的团队在一起学习。我再次作观摩课,获得了一等奖。由于调到这所学校时是中途接班,我没有当班主任,就在这一年,我通过《教育时报》邂逅了杏坛网研社,五年来通过焦老师的引领和帮助,让我在网络研讨中学会了主持、分享、点评、整理。2015年,焦老师给了我机会,让我站在网研社年会的舞台上分享班级管理经验,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后来做了两年的新乡学院的继续教育培训讲师。
再后来,遇到了郭老师,他教我读心理学方面的书,鼓励我写作。再后来我遇到了我的导师卜老师,我跟着他听课,上班会,写班级故事。在我们读书吧这个团队里继续深入研究班会和班级管理。与全国的班主任同行一起修行,行走,阅读和思考。现在,我跟着卜老师写寒假挑战文。
我一直在努力用阅读和写作充实自己,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让自己的今天变得和昨天不一样。我是平凡的,但学习让我改变,我正努力告别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