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们生活中一定有这样的时刻——
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内心空荡荡,无论走到哪里、和谁在一起、吃什么都只是无聊和乏味;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使我们发自内心地快乐……
这种感觉让我想到一个流行词——“空心病”。
虽然我并不赞成那是一种病,却注意到有很多孩子也正在经历这样的阶段。
他们情绪低落、很难有兴高采烈的时候;
兴趣减退,玩什么都提不起劲……
还会说出“生活没意思”“我很无聊”“上学真没劲”这样的话来。
如果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状态,还有一个孩子,那盖子君推荐你一定要带娃看这本书。
封面上的这个洞采用镂空设计,一开始就悄咪咪告诉你小女孩有一个大空洞!
在书中,作者用孩子的方式和我们探讨了一系列关于空洞的感受,以及如何和这个我们注定摆脱不掉的空洞感友好相处……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内心的空洞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脱胎换骨。
出于对作者智慧的感叹,盖子君要先、再次介绍一下,我们的Anna。
是她是她又是她——Anna Llenas,《The Color Monster》《If I Were a Cat》的作者,作为一个插画家·艺术治疗学硕士·儿童作家,Anna的作品真心不多,但每一本都艳压群书,并身怀治愈功能。
《The Void》和另外两本一样,又是国外妈妈和老师们的心头爱。
篇幅有限,就不一一晒图了。
光看这些图你就知道这本书在国外有多么火了!
对于Anna的书,盖子君个人的感觉是,你没见过它觉得没有也行,但一旦看见了就会想全部拥有!
这个视频没Wifi也要点开看啊
我保证盖粉尝鲜,永远是大天朝最低价,不是盖粉,再牛逼都买不了!
担心手慢无的妞们,建议先下手抢回家,(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再回头仔细看盖子君的介绍哟~
下面接着给大家展示一下Anna的创作过程和创作环境。
这是我们在安娜工件室的随拍,她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张和自然物,
任何小物件都可以成为她的创作灵感与素材。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这个手工娃娃是不是非常可爱呢?
是安娜自己亲手缝制的哦!手巧的妈妈也可以自己做!
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地想看书了?
现在,跟盖子君一起去感受吧。
Anna风,碎纸板拼贴的山丘、红顶房,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有一天,茱莉突然觉得,自己拥有的一切,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只留下一个空洞,巨大无比。
这个空洞有多大?
孩子会发现画面的对比,告诉你,
那个空洞比我们住的两栋楼房还大
生活中想让孩子认知实物的特征不难,如,高矮胖瘦;让孩子认知一些明显的情绪也不难,如果你带他看过《The Color Monster》。可是,如果让孩子去认识一些更加抽象的词汇,如,消极、无趣、冷漠、空虚等等,就很困难了。
而Anna很天才地在《The Void》中,用一个空洞,把人的负面情绪典型化、夸张化,让人一目了然。
当内心有一个大空洞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对一切毫无热情
我们总是害怕、担忧
我们慌张、焦虑、不满足
心里空荡荡的人,不但感受不到旁人,也感知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冷漠、恐惧、焦虑。
这时候,我们会做什么?
吃甜食、暴饮暴食
要蛋糕、饮料、手机、电视、花。。。物质欲望被放大
如果有一只猫咪,嗯,可能会让我们的感觉愉快起来
至于为什么,
可以参考Anna的另一本书《If I Were a Cat》
如果得了第一名,能塞满内心的空洞吗
好多糖果、玩具、堆满屋子的礼物,能填满空洞吗
越多的物质满足,却是越多的失控,
大哭之后,茱莉开始看向内心的空洞
当孩子一个人开始独处,
开始注意到内心,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
茱莉发现了美妙的对话、美丽的颜色、好听的音乐
也许对于大多数大人来说,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只因为它们看起来很优雅高档,却不知道它们本身对于孩子的内心作用,并无功利,而是让他们专注于眼、耳、心——将散轶于外部事物的眼光引回内心世界。
茱莉终于发现了内心能量的奇幻世界,
她改变了对待他人的态度,也发现了别人的不一样
她重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了
当我们习惯关注自己的内心时,所有复杂会变得简单,所有空虚会变得充实,所有焦虑会变为平静,所有脆弱会变为强大。
茱莉内心的空洞终于越变越小。那么,这个空洞会消失吗?Anna告诉我们,不会。
因为有了这个空洞,我们才可以自得其乐的独处,自我完整,让我们找到——我们正在寻找的一切。
Anna的绘本并不适合过多的文字解释,只能用心意会,孩子会学会听取内心的声音,大人也能学会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也许这本书,就是我们内心那个空洞最合适的塞子。
Anna的书最为标志性的,就是剪贴画风,(我在《If I Were a Cat》中已经介绍过了)这本书同样适合和孩子一起进行二次创作,去寻找、发现我们的内心世界。
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他有一个洞,他想用什么去填满呢?
小编作为安娜的铁杆粉丝,自己动手填满内心的“洞”
总之啊,所有花哨的推荐词汇,在这本书的内容面前都是逊色的,它值得每一个孩子亲自去感受、去判断。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本影响他至深的书。
我想,影响我们孩子的应该就是这一本《The Void》。
点击“阅读原文”将《The Void》送给自己和你在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