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如何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将近20多年了吧,我一直都在随心所欲地瞎写,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去考虑读者,仅凭自己的喜好,写作水平一直原地踏步,没有质的飞跃。这样的结果一直使我很苦闷,常常在心里感叹,那么多作家在成名前它们是怎么学习写作的,怎么锻炼的,训练方式又是怎样呢?因为千人千面千人千智,所以训练方式千差万别,即使分享了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况且更不会有哪个作家像讲课一样,一节一节地给我们讲解训练程序、方法,所以这就成为一个个谜,不成为作家永远不知,成为作家之前也不可能知道。
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有一种找不到谜底日日难眠的苦闷,可是却束手无策。直到六天前我来到简书,看到两位简友发的关于如何提升写作水平的文章后,受到了很大启发。尽管原句记不清楚,不能拿来分享,但留在心里的波澜依然不减,记着其中一篇说,某作家在老师的指导下,每月大量看书,看完后着手仿写;另一篇是告诉我们,专业作家的专业可不是业余的或所谓的民间高手所能及的,表面意思是业余爱好者别做作家梦了,我却读出了暗含的意思,即专业作家经过了专业的、正规的、高强度、高效率的训练和练习,这让我突然明白学习写作也不能盲目地看书,盲目地写作,要学会归类、总结,思考适合自己地“专业训练方式”,这样我们就可能一步一步突破一个一个瓶颈,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写的久了,常常会出现没的写或者是不知道哪些可写哪些不可写,若是能写,怎么写的诸多问题。有时候还会将自己绕进一个怪圈,即这个故事典型吗?这个故事好像太普遍了?到底是该写个性的东西还是该写共性的东西,还是都能写?总在心里嘀咕,个性的东西不符合生活原本的样子,但是写普遍的东西又没有新鲜感,紧接着陷入普遍的东西太普通没的可写的怪圈,时常自己把自己搞蒙,总想找个专业作家问一问,才甘心,可是身边没有作家可问,异常苦闷哪!
现在,我的脑袋似乎亮出一道光,就像地板上有一小片水,因为背着光我们一直没有发现,直到无意中一转身,换了个角度,才看见一束光照在一片水上,那片水亮晶晶的,这时,我们不由得会在心里嘀咕,这么明显的一滩水居然看不到,细细想来,只是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光线,现在我们顿时恍然大悟,写作也一样,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盲目,要露出那束光,让它带我们找到谜底。
那么,什么才是那道光呢?什么又是那片水呢?现在就让我来解答,不知对错,只是个人感悟和经验罢了,说错勿怪,多谢指正。在我看来,光就是名家作品,但这些名家作品可不是乱糟糟地一堆,想看啥看啥,而是要学会分类,大的类别可按古今中外的类别宏观划分,微观上在按照小说、散文、喜剧等体裁进行划分。当然划分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把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的作品按类别列举出来,列出主题、材料来源、社会现象、感悟、写作手法等项目,认真填写,最后将所有作品进行对比,最后你就会有这样的体会,作者撷取材料或者组织故事反应社会普遍现象,或者是社会稀缺的东西,或者是对历史的态度,或者是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技等广泛题材、内容反映的国家发展变化主题,作家就像风一样,无孔不入地插入他的笔。这时候,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什么都可以写,但是到我们手里,似乎又变得什么都不可写,原因是我们选不好材料,组织不了精当的故事,主题把握不准。
就拿我这两天刚刚总结的一些作家作品来说吧!
毕飞宇,当代作家,被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以写小说见长,代表作是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这篇小说反映的是空槽老人、留守儿童这样难以解决的社会现象,司空见惯。其实,有段时间我也在关注这个社会不正常的现象,也在构思从哪些人身上取材,怎样组织故事情节,怎样完成一部有意义的作品,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无奈、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看了这篇小说后,我才知自己后知后觉,而且无从下手给自己带来的失败。除了这个,他还写了关于婚姻破裂的小说《男人还剩下什么》,涉及夫妻大战、小三,离婚,孩子归属、孩子教育,更重要的是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发展问题。关于婚姻题材的,之前我也有一些有趣的材料和故事,但是一直确立不好令人深省的主题,就这么搁浅了。他还写了关于盲人生存生活的小说《推拿》,主题不是同情,而是尊重和关怀,这个我望尘莫及,为自己的视角狭窄而惭愧。毕飞宇的写作取向很符合我的口味儿,因为我生活单调,又不怎么了解、关注历史,更喜欢将着眼点放在当代社会上,写一写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他的作品。
我还粗浅地研究了张洁、阿来等作家,他们的着眼点更宽一些,张洁不光写历史还写当代经济发展,它写了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用文革期间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故事反应人道主义主题,用《只有一个太阳》反应中国的发展,中国人对中外的感受,用《四只等着喂食的狗》表达对健康、幸福家庭的期盼,令人深思现今学业压力山大的孩子、剑拔弩张的家长与孩子剑拔弩张的关系;藏族作家阿来也喜欢写历史,他的名篇《尘埃落定》就以西藏解放前的历史题材和故事为内容,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观点。它们的写作视角突然给我一种陌生感和难以接受感,当我认真分析它们的主题和取材后,我才明白写作不能视角狭窄、思路狭隘,应该如同天空一般容纳各种色彩和形状,这样才更有意义。
一直以来,不太喜欢带历史色彩的作品,觉得写一些当代生活的作品更有意义,经过总结才发现,用当代人的眼光去看历史和过去,然后随着历史的变迁,当代也会变成过去,那么这一切的历史眼光代代相传,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就是历史。由此,我也明白了其他领域的小说也是很有必要的,必须从各个角度取材,才能绘制出五彩斑斓的生活。
当然,这只是粗浅的总结和领悟,想要进一步的深入,还需接下来的大量阅读和思考,这样得来的经验和启发才能正确地指导我的写作,写作也许才能突破瓶颈。
今天的写作心得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或者更祝愿写作爱好者找到适合自己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