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特别期盼过春节,因为那意味着有新的衣服可以穿、可以买新玩具、妈妈会做很多点心和糖果、可以帮爸妈贴春联、玩鞭炮、敬祖辈、好多亲人在一起吃饭、可以很晚再睡觉、给长辈拜年还有红包、出门就是三五成群的小玩伴。
现如今成家有了宝宝,也不怎么回老家过春节了,总觉得过年的时候老家会很冷、晚上鞭炮声吵的没办法入睡、各种习俗让自己没有了空间感。
就在城市里过年吧,清静!
看着年三十在厨房里忙前忙后的妈妈,说道:“妈少弄一点菜,平时什么都吃得到,天天都像在过年。”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过春节越来越没劲了。
对啊,那年三十和平常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24小时吗?
试想如果我们把一年365天每天都过成一个样,那该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
闭上眼晴想想小时候过春节为什么那么快乐?不正是因为有了很多的仪式感和参与互动吗?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和举动却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和快乐。
真正的生活,应该是“活过”,而不是“活着”。“活过”让有仪式感的日子与众不同。
回忆和老婆恋爱的那会;每月都记得到路边买张话费充值卡悄悄的给她电话充值;偷偷的计算每月的什么时候她会来“好事”不惹她生气,给她泡脚;悄悄的在她包里或者口袋塞一份零食。
瞒着她约上三五好友给布置过生日的场地;买上99朵玫瑰花去接她下班,带着她去江边放烟花。
想着这些场景都觉得开心快乐,那时候的我们快乐真的好简单!
可是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过着一种越来越不容易被感动的生活。
给爸妈打电话,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和朋友们聚会都玩自己的手机,聊的话题也没有“温度”;生活中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这样的生活没法让我们感受到激情和美,只是将就在过。
为什么会这样?
当我单膝向你下跪,你选择嫁给我的时候,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从此让你分享我努力的一切便是我动力的源泉。
可是婚后的你越来越令我刮目相看,不再那么大大咧咧;不再为自己买这买那;什么都会比来比去;给我们买东西却不眨眼晴,你变了……
生日的时候不再给你送花,总觉得放几天就蔫了,浪费钱;好久都不再给你充话费,除非是给自己交话费的时候想起来了。
看见漂亮的衣服也不给你买了,总是认为应该亲自去试;化妆品也不知道你喜欢用什么样的,知道你会安排好的;在外吃个饭会认为没有家里卫生。
生活怎么过着过着就过成这个样子了,说好的要给你的幸福呢?
生活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不顾眼前的生活,努力挣很多钱给你换更大的房子和更好的汽车吗?
显然不是,你最期待的还是那份简单的快乐;是那份用过心行动之后的温暖;是那一起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从容;是那份有商有量彼此尊重的爱。
《小王子》关于仪式感有这样一段描写,狐狸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会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
但是,如是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拒绝“将就”,生活要主动出击。
在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去五星级酒店开个江景房;生日的时候,录个视频;不开心的时候,请你吃最贵的西餐;想你的时候,给你写一首情诗;晚上睡觉前,给你说一段情话。等等!
仪式感是婚姻亲密关系的保鲜剂,是把生活过精致的其中一个表现。仪式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很贵,需要花很多钱,相反只要你的用心和真心。
那么,关于生活中的仪式感,你还有什么好的提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