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直在看李安的电影。曾经也只是听说过这位备受赞誉的导演,或多或少地看过一些他的作品,却并没有多么仔细品味过。
比较关注的有三部:《喜宴》、《饮食男女》、《少年pi的奇幻漂流》,每一部的结尾都让我让我产生一股“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细细品味之前看过的片段,暗叹导演的用心。脑子里来来回回地分析着它要表达的意义。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位优秀导演的功力吧,不会看了就忘,看完了,你还会想着、念着、思索着、醒悟着。
奇怪的是,查看影评的时候,偶然发现一部分人认为李安是残酷的,残酷地表现现实,冷血又绝情。我低叹,哪是残酷,只是不想承认这样的现实一点都不美好。它没有夸张了的绝望和疼痛,没有happy ending式的皆大欢喜,一帧一秒,传达的都是基于人性伦理的思考与探寻,用真实而平淡的细节慢慢刺痛你。人性的丑陋与美好一同展现,没有绝对地好,也没有绝对地坏,吐槽不了任何一个小人物,因为我们发现,每一个小人物都是我们内心的某些映射。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地人不愿面对展露后的现实了呢?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这些获得更多人欢喜的影视剧多是那些能喜笑颜开、或是槽点多多的作品。是啊,每天都在经历现实生活,好不容易得来的休闲时光,总不愿再吸入思索后的疲惫。也许大家都清楚,夸张后的现实呈现对我们产生不了多大威胁,因为真实生活里很少会出现;也许大家都清楚,生活没有那么乱七八糟的波折,只有不甚明确的喜怒哀乐。
《喜宴》中原以为不能坚守的二女儿反而成了最后一个坚守者,《饮食男女》中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其实藏着各自的隐忧,《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其实并没有那么奇幻,它是Life of Pi,奇幻只是掩盖了不愿再回想的现实。电影有结局,生活没有结局。现实也并没有多残酷,只是我们太希望拥有美好的现实状态了。「夸张化」要么让我们憧憬,要么让我们吐槽这是绝对可不可能的。
一个优秀的导演,要么有能力重现一个真实故事,要么有能力传达某种含义。李安偏于传达人性中的某些方面,丑与美,恶与善,参差交错,就像我们的真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早就不是独立的两个派别。
"=Z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