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一个人的个性化不被泯灭,能得到和谐发展,最便捷的办法是丰富其精神生活,这对未成年人来说极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多次提及,务必给孩子们一个领域,在这里,他们能找到找到成就感,能觉得自己是一个大写的人,能得到尊严,这才是丰富孩子们智育的底层逻辑,是教育能够跨越星辰大海,迈向春暖花开的必经途径。
是的,孩子们太需要被看见了,更需要被鼓励,若给他们一方小小的舞台,作为展示他们的平台,他们会给出怎样的反应呢?
利用午读的时间,把讲台让给孩子们,把话筒递到他们手中,让孩子们展示一下自己吧。
一,分享诚信故事
姚洪波同学分享的是诚信的故事,讲的是秦朝时期商鞅在推行变法之前为重振国之风气“立木建信”的故事,同学们认真倾听,很感兴趣。
课堂上讲“曾子三省吾身”章节时,顺带着给孩子们讲了“曾子杀彘”的故事,看小家伙们一个个听得意犹未尽的样子,随口问谁愿意再给同学们搜集关于诚信的故事,就有孩子积极举手,于是就有了此刻姚洪波同学带来的“立木建信”的故事。
走下讲台的洪波悄悄跟我沟通说他还有几个诚信的故事(魏文侯守信、不卖病牛等)想继续分享给大家,彼时,讲台上其他孩子正在分享,我笑着说以后还有属于他更多的舞台,让我开心的是这孩子分享的兴趣已经被这次的登台展示激发出来。
多好,教育就是唤醒,就是激发。
二,分享孔子的故事
长假之后带着孩子们开启第3单元“学习之道”主题的学习,先挑大头攻克,当然是《论语12章》了,课下注释和ppt上关于孔子的介绍,我总觉得太单薄,不如发动孩子们动手去查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出击查找出的内容,记忆效果当然最佳。于是就有了下面孩子们的分享——
徐琦皓同学分享的是孔子被困陈蔡的故事:人处困境,能保持内心淡然,依然弦歌鼓琴,堪称安于困顿的典范。
张梦涵同学分享的是老师孔子抚琴,弟子曾参能听得懂其中细微差别的故事,这一对师徒竟然有伯牙子期的“知音”之范儿!
其实跟孔子有关的故事还有许多,孩子们也仅是分享了两个而已,但那有什么关系呢?分享者记忆最深刻,倾听者也会很用受用——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老师只是witer,是引领者而已。
三,共读报纸
前天刚发放了4期《作文指导报》,有什么办法唤起孩子们认真读报纸的热情呢?单靠老师命令,怕是效果不佳。
我随口邀请了几个孩子,建议他们利用周末时间任选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该文最打动你的地方。
嘿,还别说,无心之举,却有“插柳柳成荫”的功效。
于是就有了下面孩子们的精彩展示——
让我意外又颇为感动的,是孩子们超乎你想象的认真负责,我刚进办公室,雯悦这小姑娘就跑到我跟前,让我帮她审阅写的文章推介语怎么样,一打开我惊呆了——
小姑娘竟洋洋洒洒的写了半页纸,不仅有对题目的解读,有中心的概括,还有对人物心情的抓拍——优秀孩子的优秀之处就是通过点滴细节呈现出来的。我忍不住夸奖她时,她有点羞涩的回应我说是和妈妈一起共读后完成的,怪不得简·尼尔森教授在她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中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背后都有“别人家的父母”在默默付出……
还有家麒同学,不但事先准备好分享稿并整理成电子版打印出来,还嫌分享不够“丝滑”,跑到我跟前,让我帮他修改一下“开场白”,也无怪乎这孩子国庆演讲朗诵活动中为班级争了光,他的精益求精就是这样出处体现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陷入了深思,成长过程中谁都难免犯错误,关键是意识到之后是否有勇气面对和改正……”,用这种“躬身入局”的阅读方式“吸收”报纸中的内容,孩子们怎能不收获满满?
这样事先做如此详尽周密的分享准备,完全让我始料未及!果然,只要相信孩子,只要敢于放手,孩子们总会回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钦博这孩子原本还有点羞涩,可等他站上讲台分享几句后,却是越发流畅了,看得出他的分享稿是上台之前完成的,许是受到前面同学的影响吧,分享结束后,这小家伙竟然牺牲了午睡的时间,又整出满满一页的“二次”分享稿!这哪里是之前大家眼中那个上课一不留神儿就“魂游天外”的他?!
虽说语句不够“丝滑”,但孩子对《回忆父亲》这篇文章所传达的“父爱如山”却是解读得相当深刻,而且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岁月里,他肯定能更多的理解何为男子汉、什么是担当。
……
一个又一个孩子陆续登台,优秀作文的分享也渐入佳境,台上倾情分享,台下认真阅读,这间教室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场域,这方寸舞台是孩子们展示自我的领地。
一篇小小的文章撬起孩子们对亲情的深度理解,唤起读书的热情,激发出“我要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无限潜力。
短短四十分钟,师生都赚大发了!
我那贴心的课代表梦琪还把所有登台分享的孩子们一一列出来,简直不要太贴心:
无外乎魏书生老师说,“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才是孩子们“翻身为学习主人”的最好注脚。
萨尔曼·可汗在他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中也谈到“当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而学习,教育才能最终达成其目标”。
给孩子们一方舞台,
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