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我在办公室忙乎着,忽然听到外面有吵闹声。听声音,是一个情绪失控的男孩在吼叫,随后我又听到男孩在大声辱骂。我赶紧走出办公室,看到我的一位女同事正与男孩理论:你总是小话不断,完全不顾及别的同学要休息,怎么提醒你都不听,你还骂我。我恍然明白,刚才不堪入耳的辱骂声针对的是这位同事(午休管理员)。这显然是一名熊孩子在搞事,既不服从管理,还随意释放自己的坏情绪,更是随口辱骂老师。
大中午的,熊孩子的班主任不在,级长也不在,孩子们要午休,老师还要进教室管理,我必须出手平息这起师生矛盾。
于是,我把熊孩子拉到我的办公位,心平气和地说,你先做两组深呼吸,平息一下你的激动情绪,等到情绪稳定了,我再问你事情的始末。说完,我转身批阅办公桌上的作业。
约莫过了5分钟,我问男孩,现在情绪稳定没?我问你话,你会生气吗?男孩委屈巴巴地答道,稳定了,不生气了。那你能告诉我,今天中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吗?我温和地问道。
男孩眼圈有些发红,说,我在说话,老师叫我不要吵,我没有理会,继续吵,老师生气了,就来拉我,我的手撞到了桌上(又说是门上,他自己也没搞清楚),把手撞痛了,我就生气发火了,然后就骂她了。
男孩说完,把右手伸给我验看。我一看,果然在手臂与腕关节的地方有轻微的擦痕。我一下子明白了,男孩之所以骂人,一是面子上抹不过去,二是感到手被弄疼了。我赶紧拉着他的手,安慰道,啊哟,看你这手哦,又白又嫩,真的禁不住碰撞哦,这样吧,我先给你吹吹,吹几下就不疼了。说完,我撅着嘴对着男孩手上的擦痕一阵吹拂。那样子,就像母亲在吹自己孩子的手臂,温柔而细致。吹了几口后,我又赶紧拿出我的“乾坤百宝箱”,找出止痛凝胶,把男孩手上的两处擦痕上反复抹了几次,还煞有介事地给他贴了两张大号创可贴。男孩一下子就温顺了,任我摆布他的手,也任由科任老师数落他。
科任老师说,这孩子是典型的熊孩子,每天都不停地讲话,左右撩拨,前后骚扰,搞得班主任相当头痛,科任老师极其无奈,都想任其摆烂,但又非常不甘心,因为他要影响其他同学,自己不学也就罢了,还要干扰别的同学。每天中午午休时,都要喋喋不休讲话,不服从管教,弄得午休管理员非常无语,说他几句,还要顶嘴,甚至狡辩。
面对科任老师的数落,男孩没有吱声。毋需再问,我也知道这个男孩是个不省油的灯。对于这种不省油的灯,若如拿出老师的姿态去对其进行说教或高压,他压根就不服。
于是我迅速地切换了我的身份,我真诚地说道,我把老师的身份放一边,我就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来说,假如我得知自己的儿子在外面反复违规,还不服从管理,甚至还用特别肮脏的字眼辱骂长辈(我此处特意没说老师,而是说长辈),我心里会怎么想?我会觉得我这个母亲特别失败,特别难过,没脸见人。我这个母亲如此,我相信你的母亲也与我相差无几。假如我把今天的情况如实告知你的母亲,说你用不堪入耳的字眼辱骂一个孩子都已经上了大学的母亲,她会怎么对待你?
男孩小声回道,肯定会揍我。
那你希望我把这件事原封不动地陈述给你母亲吗?据我所知,你的父亲非常粗暴,对你采用棍棒教育,你愿意承受这顿棍棒吗?
男孩几乎用气若游丝的声音回我,不愿意。
我可以不告知你的家长,但我需要你从今以后,不仅是午休,还有其他课堂,都要尽力克制自己,不要随便讲话。就算不小心讲话了,老师提醒你时,你要立即噤声,要服从管理。还有,你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影响到了老师的教学与管理,往小里说,是不尊重老师,往大里说,是侵犯了老师的教育权,这是违法行为,老师完全可以依法维权。你还干扰了同学学习和休息,往小里说,是不尊重同学,往大里说,是侵犯了同学的受教育权,还是违法行为。刚才,你用极其不堪的语言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长辈,导致很多同学围观,既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侵犯了长辈的人格尊严权。你可能会说,老师弄疼了你的手臂,所以要骂人,但你也说是老师拉你时,不小心撞到桌上,或者门上造成的擦痕,注意,是痕,不是伤,我仔细查验了,没破皮。这就说明,老师没有故意侵犯你的动机和行为,也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充其量叫做失误,不存在违法。
待我把这段话说完,男孩彻底向我投降了,说自己错了,不该讲话,不该不服从管理,不该大声吼叫造成不良影响,更不该当着同学的面辱骂老师,他愿意向老师道歉。
我说,我要的不仅仅是口头的承诺,我要的是实际行动,你的班主任就坐在我的旁侧,并且还是我的学员,我随时都要向她了解你的情况。如果你能做到不违规,即使违规了,也能做到及时止损,立即回头,我一定会给你点赞。你是个知错能改的男子汉,谁都不会小看你。
最后,男孩在我的见证下,诚恳地向午休管理员道歉了。当然,午休管理员也因为不小心弄疼了男孩的手臂,向男孩说了“对不起”。然后男孩进教室休息,午休管理员继续在教室陪着孩子们午休。这件突然发生的师生冲突就被我轻松化解了。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我在处理这件突发矛盾时,使用了哪些策略,为什么这些策略会有效呢?
其一,我看见并理解了男孩的情绪,所以我才能接得住男孩的情绪,并且整合了他的其他情绪,最后让男孩俯首帖耳,真诚地向午休管理员道歉了。
其二,我恰当地置换了身份,更容易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我不是高高在上,只讲原则和规矩的老师,我只是一个母亲,我难过,我没脸见人,我为教出这样一个野蛮粗鲁的儿子感到伤心。从情感上打动男孩,强过从理智上打动男孩。男孩很快破防,是因为我作为一个母亲的心声唤醒了他的内疚。
其三,我把午休管理老师的身份换成了长辈。我若反复强调他辱骂老师,他就会觉得,老师拉了我,手臂被拉痛了,我骂她应该。因为在当下的学生看来,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有时也是对立的,他们与老师干仗,是在反对权威,反抗压迫,是英雄行为,在同伴那里并不丢脸。但我强调的是,他在辱骂长辈,辱骂一个孩子都上了大学的母亲,他的内心一下就被我戳痛了,因为“尊敬长辈”的传统观念,刻在每个中国人的DNA里。
其四,我义正词严地告诉他,课堂上随意讲话,对他人造成了不良影响,后果非常严重,不仅不尊重,还是违法行为。在很多学生看来,不尊重事小,但违法,则事大,这是底线,不可碰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