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弹词哥是我在津城的同学,他开口说话就像是在说弹词。
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着家人看过一部《秋海棠》的电视剧,里面就有好多弹词的片段,我母亲也特别喜欢弹词,我也跟着在收音机里听过不少弹词,说不上有多喜欢,可也忘不了那腔调。
弹词也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开始出现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它由说、噱、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其作品多为长篇,每次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相当于话本中之入话,供演唱者定场试音之用。弹词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浅显易近。
开学第一节课上,每个人都要自我介绍一下,姓什名谁、来自哪里是必须的内容,其他的可以自由发挥,虽然口音各异,但说得都是普通话,都能听明白。
突然传来一句弹词说唱:“大家好,我是弹词哥……”,我耳朵一愣,可我坐第一排,也不好意思回头看下这位男生是谁,但我很好奇,也没有听清楚弹词哥后面到底来自哪里,我猜不是杭州就是苏州吧!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弹词哥到底是谁,后来,男生宿舍与女生宿舍联谊,组织几次活动,我才弄清谁是弹词哥,我一直以为弹词哥是特意用弹词说唱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的,没想到他平时说话也是这样的,而且还没有弹词说唱的那么清楚。听他说话,就得竖着耳朵仔细听,不然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弹词哥个子不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厚厚的镜片,度数应该很高,不太爱说话,好像总喜欢自己说自己的,也不管别人听不听明白他说的话。
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宿舍的人都不在意他说的话,有时说了,大都反对他,对他不屑一顾。
时间长了大家都有了各自的小团体,我和宿舍的老大上课经常做伴,弹词哥和W总及小朴同学经常一起,他们三也是一个宿舍的。班级里集体活动时,我们这五个人就经常在一起,每天上下学也经常一起,大家都骑着自行车,有时就三三两两的一边骑车,一边聊天。
发现弹词哥很少说话,即使有时说了, W总和小朴大多都反对他,我就特别气愤,总是站在弹词哥这边积极维护他,可这家伙一点都不解风情,还是与别人继续争辩,有时候我就私下与W总、小朴说,你们怎么总反对弹词哥呢,他们总是一副无奈的语气说:“他啊……不说也罢”。
后来大家日渐熟悉起来,老大经常翘课,我就落了单,我就时常与这三人为伍。有时与这个聊聊天,有时与那个聊聊天,对W总、小朴的各方面情况都很了解,甚至家里情况也清楚,唯独对弹词哥一无所知,我除了帮他怼W总和小朴外,也从未与他真正聊过天,他就一直像个跟班,总是默默的跟在别人身后。
有一次,我们班组织出去旅游,野山坡、百里峡等地好几天,那时候还没有数码相机,我们又刚学了摄影课,学校给我们人人配了一个相机,在大山里玩了个痛快,又我们五个人一小队,我和老大都相互拍了好多照片臭美,也怕了好些合照,就弹词哥自己没怕拍个人的。
每到一个景点,我又要帮他怼别人,又喊破喉咙,让他站好拍照,他不知是不好意思还是就不愿拍,慢悠悠的过去,总是慢半拍。
那次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我平时也是很内向的,那次也是放飞自我,玩得很开心,连弹词哥都笑呵呵的,在大山里扯着嗓子吆喝,然后听回音。
回来后,大家把照片洗出来,都相互赠了自己照片,就唯独弹词哥没有给我们送他的照片,总认为弹词哥特别像以前的我,内向得很,还敏感多疑又自卑,可能他就只是不爱说话而已,加上普通话说得别人不容易听懂,总显得很特别。
平时打饭、打水碰上了,也不见他主动打招呼,顶多腼腆地笑笑,弹词哥无论在班级里还是宿舍,都是不起眼,有无可无的存在,我比他要幸运的多,得到舍友和全班同学们的关心和照顾,他特像以前的我,也许是同命相连,我经常维护他,都不记得为他怼过多少次W总和小朴。
弹词哥不知记我的好没有?他也从未主动与我说过话,除非我主动问他,就是写毕业论文时,我的格式有问题,那时都是写在稿纸上的,我得重写,他好像一直跟在我旁边,一起去买稿纸,一起去交论文,这好像是我对他的最后记忆。
毕业时,同学们回老家的回老家,找工作的找工作,弹词哥何时回老的,我也不知道。
多年以后,班里和宿舍的人,他们的大概去向我都清楚,就连不熟悉的鹿鸣,我都知道他后来的情况,唯独这个弹词哥如断线的风筝,杳无信息,没有人知道他任何的消息,甚至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是扬州还是苏州人。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弹词哥不知还记得我,曾经那么费心地维护他,他现在说起话来还像在说弹词吗?